“1月31日,最新通知下来了,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减员情况严重,医院决定每个科室留5名医生倒班,每班6小时。这样的值班时长对于已经连续奋战了10天的医护人员来说危险系数很高。但医护人员现在不允许请假,除非被感染。”
本文字,阅读全文约6分钟
1月31日,医院等待输液。摄影:《财经》记者信娜
文/《财经》记者刘以秦编辑/谢丽容
截止1月31日12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人,疑似病例人,死亡人数人,治愈人数人。武汉是此次疫情爆发的源头区域,也是目前病患数量最多的城市。
严峻疫情背后,医院。1月22日,为应对发热病人因无序就医带来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问题,武汉市确定“7+7”模式,即在城区7医院附近,选择7医院医院,专门收治发热病人。
7医院分别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7医院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西软区、医院、医院、医院。
为了让病患就近就医,医院大多分散在各个不同区域,医院医院,1月22日当天,武汉市政府下达应急任务安排,对医院进行改造,搭设应急隔离隔断。
1月30日,上述“7+7”医院一线医生接受了《财经》记者采访。自疫情扩散后,从1月21日开始,他已经连续10医院,目前病房爆满,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已经出现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医院支援队伍的加入,他们开始逐步缓解压力。
以下是这位医生的口述,或有利于外界更多了解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各种艰难。应这位医生的要求,医院名称和医生姓名隐去,只如实记录他的叙述:
“10天,约30名医护人员,7人感染”
我们科室一共有10名医生,大约20名左右的护士(护士是流动作业的,具体人数并不固定),截至1月29日,仅我们科室共出现疑似感染医护人员7人。如医院的话,截止1月27日,也就是29日的前两天,疑似感染医护人员61名,都出现了发烧、肺部CT有问题的情况。
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医院都要被隔离了,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医护人员太紧缺了。目前轻症的医护人员就自行在家隔离,有两位同事已经住院,其他未有症状的同事还在正常上班。
造成集中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疫情还未大规模流行之前,没能做好防护工作。
1月16日,我医院的老病人,是一名膀胱肿瘤患者,因为血尿情况加重来住院,当时他还没出现肺炎症状,我们给他做了膀胱冲洗,冲出来的血液都溅到了护士身上,当时护士只穿了简易的防护服。1月18日,我们开始知道有疫情发生,这名病人出现咳嗽、发烧症状,立刻给他做了肺部CT,发现了问题。
事后复盘,我们怀疑当时这个病人传染了某个护士,我们医护人员平时就一起工作、吃饭,造成了交叉感染。前两天,这位病人去世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没有达到防护标准的情况下,就进了污染区。医院里所有的医护人员,戴的口罩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
昨天晚上我值晚班,进病房之前,我看到配发的口罩,觉得不合格,但是我没有时间犹豫。我们的值班周期是4小时轮班,因为口罩和防护服必须4小时换一次,我如果晚进去一分钟,里面的同事就增加一分风险,所以,我只能立刻戴上,进去。此时,我们是同事,更是战友。
从病房出来后,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