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那些头皮上长的包包儿,胆小勿入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皮角,为限局性、圆锥形,明显角化性损害,其角质团块的高度至少为其最大直径的一半。皮损为皮肤色、黄或灰白色角质性隆起,呈角状或钉状2~60mm长,有时分为数个鹿角状隆起,其基底通常发红,较末端粗。好发于颜面和头部,亦见于手、阴茎和眼睑。

损害绝大多数为良性,20%~30%发生于癌前期角化病的基础上,20%发生于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的基础上。治疗最佳方案手术切除。

2.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或脂瘤。是一种皮脂分泌物储留郁积性疾病。系由皮脂腺囊管开口闭塞或狭窄,皮脂淤积而形成的,并非真性肿瘤。青年人多见。以病损部的黑头粉刺和囊肿感染为主要表现,偶见发生癌变。治疗以抗感染和手术切除为主。

3.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都是较常见的皮下组织内的囊肿,属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原因,由胚胎期间埋入深部的外胚叶组织未发生退变而继续发育所致。后天通常由表皮植入导致进入真皮,如外伤或手术。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

4.皮下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5.神经纤维瘤:从病理角度分为三类: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病。为遗传性疾病。其子女50%可能发病,故应考虑绝育。同时应注意进行自我监测。如发现肿物短期迅速增大,可能有恶变。临床表现,病人常无意发现四肢及躯干有散在皮下肿物,蚕豆大小,无疼痛及压痛,可活动,边界清,呈暗淡褐色,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若为神经纤维瘤病可逐渐增多。若单发者需与脂肪瘤、表皮样囊肿、平滑肌瘤、小汗腺瘤相鉴别。治疗原则若单发或少量散在分布以手术切除为主;多发数量较多的肿瘤可分期分批手术切除;若更多甚至布满全身者则无法手术。

6.头皮血管瘤:头皮血管瘤是由胚胎残余血管组织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血管肿瘤,可发生于全身皮肤及皮下组织。根据其结构、组织成分、形状分为三种类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临床表现及诊断:多见青壮年,头皮出现局限性或区域性蔓状隆起,边界不清,较软,生长较快,有时可触及迂曲粗大的血管,有搏动或猫喘感,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杂音。全脑血管造影可见头皮下有动静脉血管充盈,常与颅内静脉相沟通,可分别了解颈内、外血管走行以及相沟通情况。治疗:手术前最好行全脑血管造影,分别了解颈内、外血管走行,结扎供给肿瘤的颈外动脉,然后再切除血管瘤。

7.黑色素瘤:黑色素瘤也称黑色素肉瘤,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周身皮肤或粘膜皮肤交界处,也可见于颅内软脑膜。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切除。(2)放射治疗:术后可小剂量放射治疗。非手术的病例也可局部放疗。(3)化学治疗:适应于术后病理确诊并已有转移的病例。(4)免疫治疗:对于黑色素瘤的疗效不能肯定,只是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传说中的谢霆锋的头皮恶性肿瘤,大家看到了么?)

8.鳞状细胞癌:临床上继发性鳞癌常见,在头皮疤痕、炎症、丘疹破溃基础上出现癌变。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早期一旦考虑鳞癌应尽快彻底切除。(2)放射治疗。(3)药物治疗:术中或术后应用化疗药。

9.基底细胞癌:这是一种常见的低度恶性皮肤肿瘤之一。全身皮肤均可出现,以头面部、额部常见。临床表现:早期皮肤表面局限性隆起,结节状,粉红色,边界较清,质较硬,无痛,逐渐变为灰黑色或暗褐色,中心部位稍凹陷,皮肤无光泽,渐粗糙,数月后逐渐出现鳞屑样改变,脱落,由于抓搔渗血,破溃,结痂,脱屑,循环往复,表现多种形式。治疗原则:1.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冷冻治疗3.激光治疗。4.放射治疗。5.化学治疗:只限于局部用药,除非有转移的根据,不主张全身用药,而且疗效不肯定。

10.转移瘤:头皮转移性肿瘤非常少见,无特异性的表现,只是无意间发现头皮无痛性肿瘤,局限无发热及红肿等炎性症状,在短期内生长较快,当发现原发性病灶时才有可能想到本病。头皮转移性肿瘤多由邻近肿瘤如颅骨肉瘤、颞部横纹肌肉瘤直接转移和通过血循环或淋巴循环转移,如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颞浅动脉分布区域为多见。治疗以手术切除局部病灶为首选。根据病理和原发灶进行放疗、化疗。

11.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脂溢性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瘤,系一种中老年人较常见的良性表皮性肿瘤,尤以男性多见,儿童极少见,通常好发于30岁以后。多分布于头皮、脸部、躯干和上肢,早期在脂溢部位出现无痛性的、界限清楚的浅褐色斑,以后色泽加深,可呈黑色。病变隆起,呈疣状生长。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略突起,呈蜡样外观,柔软,直径1mm-3c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病程缓慢,甚少恶变,常不需治疗。临床上为确定病变性质或影响患者外观时,考虑手术切除。

12.光化性角化病,是因长期日光照射或电离辐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过度为主的疾病。亦称日光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一种上皮性癌前皮肤病变。好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大小由1mm到25px不等,暴露部位多见,如鼻尖、颧骨、颊部等。临床以棕红或黄色扁平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少数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約有10%-25%的日光性角化病会演变为恶性的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但转移极为罕见。病灶恶变征兆包含病灶硬化、发生溃疡、感染、出血或快速增大。单发者可局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疑有恶变时宜早期手术切除。

13.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构成的一种错构瘤,又称器官样痣。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面部或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数为单发。头皮损害表面无毛发生长。在儿童期,表现为一局限性表面无毛的斑块,稍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淡黄色。至青春期损害增厚扩大,表面呈乳头瘤样隆起。老年患者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并可呈棕褐色。少数病人在本病的基础上可发生附件肿瘤,如汗腺肿瘤,甚至可发生转移。伴发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异常,称为皮脂腺痣综合征,后者是表皮痣综合征的一个亚型。1.非手术治疗冷冻、电灼、电干燥术、CO2激光。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要足够深,达大汗腺部位,效果可靠。亦可行刮除术治疗。

14.疣状痣也称表皮痣、线状表皮痣等,一般在初生时或幼儿期发病,但也有10~20岁才出现,男女均可发病。疣状痣是发生于表皮的良性错构瘤,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致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皮损特征为淡黄致棕褐色疣状损害,增生时乳头状隆起损害常排列为单侧连续或断续性线形、带状或斑片状,亦可为双侧性,甚至广泛分布于全身,在四肢者可沿张力或Blaschko线行走,而躯干皮损可形成不规则波纹形或几何形状通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体损害。发生在男女生殖器和肛门及其周围的,此时,往往容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目前报道疣状痣的治疗方法有局部药物治疗、皮肤磨削、冷冻、激光及手术等。手术切除是最为可靠有效的方法。

15.脑回状颅皮为头颅皮肤发生的类似皮肤松弛畸形,特点为颅皮过度生长,成为多数皱褶,状如脑回。可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多为先天发育缺陷,如厚皮骨膜增生症(pachydermoperiostosis)等。后者往往与局部炎症疾患、神经纤维瘤、痣、外伤或者其他增生性疾病,肢端肥大症、白血病、小头性白痴、黏液性水肿、呆小病等病伴发。无特效疗法,可治疗原发疾病。严重者可做成形手术。

16.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具有传染性,可连接成片,传染性中度。其一般多发于30岁以上女性患者,可通过破坏免疫能力引发过敏、肝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目前国际上治疗丝状疣的方法有激光烧灼、液氮冷冻、手术切除等方法。

如发现了这些头皮包包儿,需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医院医院,以上各类头皮包块病人均可前来咨询,如手术,可门诊手术,也可住院手术(报医保)。

(这是李建明主任查看一例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病人时照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cxzd/152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