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氏奇穴针灸学5

董氏奇穴针灸学5

董氏奇穴针灸学5

部位:在眼中央直下之颧骨直下陷处。

解剖:(心、肝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

解剖:(肺、肾、脾神经)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玉火及鼻翼二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血瘀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

※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余常用治全身酸痛极效。

※余常用此穴治坐骨神经痛亦极效。

部位:在耳尖上一寸半。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部位:在州火穴后一寸。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至三分。

部位: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及其上八分。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第十一章◎后背部位

部位:在肩胛骨与肱骨连接之叉口下。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

取穴:在肩峰突起后侧直下之腋缝中,当肩胛关节之下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部位:在分枝上穴稍向内斜下一寸半。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乳炎。

取穴:当分枝上穴之直下一寸半再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本穴通常为分枝上穴之配针。

部位: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其下一寸之分枢穴,下二寸之时枢穴,以及向两旁横开八分去发一寸之支禹穴,及支禹穴下一寸之士禹穴(共七穴)。

解剖:(总枢、分枢及时枢三穴属脑总神经,两支禹及士禹属肺分支神经)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以总枢、分枢、时枢三穴为主,支禹、士禹穴为配针。

注意:放血时,应用拇指及食指捏起穴位肌肉,然后对准穴位扎针出血,扎小儿应特别注意,以免上伤脑部总神经,下伤丹田,致耳聋音哑。

说明及发挥:

※总枢穴在前述十十部位之总枢穴已有说明。分枢在总枢下一寸,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分枢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佳。由于穴位相近取风府、哑门疗效亦同。但以刺血为主。

部位:包括五道穴线,第一道穴线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起,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为止,共十穴。第二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共八穴。第三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约一寸。

解剖:(从火云穴至火门穴属心之神经从土月穴至土克穴属脾之神经。从火金穴以上属心肺交叉神经。从火金穴以下,左边属肺神经,右边属肝神经,从金神穴以上属肺之神经。从金神穴以下,左边属肺脾交叉神经,右边属肝肺交叉神经)。

主治:血压高、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症、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急性胃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

注意:扎针部位应先以酒精棉花擦净,然后以手指或针柄按压穴位始可扎之。

说明及发挥:

※五岭穴因针刺穴位成五行排列,且位于身体较高之背脊部位,故称五岭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为脊椎线,自第二椎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十穴。第二行自第二椎旁开三寸起下一椎一穴,计有八穴,第三行自第二椎旁开六寸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七穴,上述各穴除第一行位于脊椎只有一条外,第二三行左右对称排列,因此总计有四十穴。

※为了便于应用,可以如下之方法记忆:“二椎直下连十穴,二椎旁三连八穴,二椎旁六连七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与督脉重复,第二行与膀胱经重复,穴位不再比对说明,因系以点刺治疗,作用与督脉及膀胱经有出入,因此另立穴名。

※治疗时不必四十针均针,可针对上述各病之发病原因及症状牵连脏腑,按前述解剖有关之脏腑神经解剖部位施针,完全以点刺出血为主。

部位:从大椎骨以下第2与第3脊椎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风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密七穴”右左共十四穴)。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双凤穴顾名思义计有两行,位置为自第二椎旁开寸半起每下一寸一穴连续七穴(双偶计十四穴),点刺时以患侧为主,左病针左穴,右病针右穴。

部位: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

解剖:(心、肺神经)

主治:喉痧。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主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疗猴痧之要穴,故称九猴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

主治:膝盖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痛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说明及发挥:

※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部位:包括金精、金枝两穴。

解剖:(肺肾交叉神经)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精枝穴含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处,点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部位: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

解剖:(肺总神经、右属肝肾交叉神经,左属脾肾交叉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部位: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

解剖:(右属心肝肺交叉神经,左属心肝脾交叉神经)

主治: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顶柱穴计有十一穴,两侧合计则为二十二穴,分二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第四椎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部位: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风寒入里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治羊毛痧(羊毛疔)时,用三棱针对着紫点(重者现黑点)将毛丝抽出,治疔疮、心脏衰弱及胃病用三棱针出血(限于四肢及面部之疔疮)。

说明及发挥:

※后心穴计有十三穴,两侧合计则为廿六穴,位置分别为一、第一行自第四椎起(含第四椎)每下一椎一穴,计六穴。二、第二行自第四椎至第七椎计四椎,每椎旁开寸半各一穴,共四穴。三、第三行自第四椎至第六椎计三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三穴。本穴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可以如下方法记忆“四椎直下连六穴。四椎寸半连四穴,四椎旁三连三穴”。

部位:包括安全、金斗(两边)三穴。

解剖:(安全穴为脊椎总神经及四肢神经所在、金斗穴为心脏奕瓣神经所在)

主治:重感冒。

取穴: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缘陷凹处,金斗穴在大椎之下第五椎旁开四指处。

手术:用毫针针入皮下即效。

说明及发挥:

※此处所指之安全应系指督脉之陶道而言,金斗穴即膀胱经之魄户穴。

※陶道连同两侧之魄户计三穴治感冒甚效,故称“感冒三穴”。用三棱针点刺效更佳。

部位:在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肾亏、肾脏炎、妇科经脉不调、便秘、口揭、腰脊椎骨痛。

取穴:当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水中穴位置与膀胱经之三焦俞位置相符。

部位:在第十四椎下旁开一寸五分。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及弯曲困难、妇女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阳萎、早泄、头痛、糖尿病、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死胎不下。

取穴:当第十四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水腑穴位置与膀胱经之肾俞位置相符。

部位: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风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

解剖:(肾神经及六腑神经)

主治:经闭、子宫炎、肠炎、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三江穴包含两侧之双河穴及中央十三椎下每下一椎一穴之连续七穴。计有三行,故称为三江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亦含有双河穴之疗效,可记为“十三椎下连七穴,十四旁三连六穴”。

部位: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

解剖:(肾神经、六腑交叉神经)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注意:出黑血有效,出红血无效。

说明及发挥:

※双河穴亦为两行,位置为自第十四椎旁开三寸起,每下一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两侧合计十二穴,其位置分布与膀胱经符合,记为“十四旁三连六穴”。

部位: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冲霄穴治疗上述各症及后头痛,确具卓效。

第十二章◎前胸部位

部位: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其状如哮喘)。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

注意:扎针时需将穴部皮肉捏起,以免扎伤筋及软骨。

说明:喉蛾九穴因治喉蛾(白喉),并且有九穴而得名。

部位: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痧(猩红热)、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下痢不止。(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喉痧)(注:阙P,金五穴由《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补入)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十二猴穴因治猴痧(猩红热),并且有十二穴而得名。

部位: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为金肝穴,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

解剖位置:(心神经、气管神经。)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任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部位:从岐骨下缘陷凹处起,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

解剖:(心胃交叉神经)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治羊毛痧则需抽出毛丝。

说明及发挥:

※(注:据《董氏奇针灸发挥》,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内侧各五分一穴,两侧计四穴,总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部位:肚脐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两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腹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穴之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培训,由邱雅昌教授(早年师从董景昌先生嫡传弟子,拜台湾针灸泰斗杨维杰为师,后再拜师中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学习内科疑难重症。)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董氏奇穴疗法。

8月10日—8月15日(10日全天报到)北京举办,

8月18日—8月23日(18日全天报到)广州举办,

9月22日—9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上海举办,

9月09日—9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举办,

报名刘老师(







































白殿传染吗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cxzd/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