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冲洗是利用导尿管,将溶液灌人到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目的是保持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液引流通畅,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的发生。治疗某些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肿瘤等。膀胱冲洗法操作不当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血尿、膀胱刺激征、膀胱痉挛和膀胱麻痹等。
一、感染
临床表现
排尿时尿道烧灼感,常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区压痛,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血尿,尿细菌培养阳性。
预防措施
1.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尽可能不行膀胱冲洗。
2.如有必要膀胱冲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高于患者膀胱位置约15~20cm
处理措施
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二、血尿
临床表现
尿外观呈洗肉水样,甚至有血凝块,尿常规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多于5个
预防措施
1.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取间断放尿的方法,以减少导尿管对膀胱的刺激。
2.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以5~15ml为宜,防止牵拉变形进入尿道。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防止患者翻身时过于牵拉导尿管,导致尿道口内附近黏膜及肌肉损伤。
3.定期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并行膀胱冲洗及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导尿所致的尿道出血几乎都发生在尿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尿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
5.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患者,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以纠正凝血功能。
6.对有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伤。
7.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ml
8.每次灌注的冲洗液以~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处理措施
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
三、膀胱刺激征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1.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避免刺激膀胱。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处理措施
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四、膀胱痉挛
临床表现
膀胱区或尿道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肛门坠胀感,尿意强烈,导尿管旁有尿液涌出,患者焦躁不安。
预防措施
I.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患者减轻痛苦。
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C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滴,每隔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
4.术前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处理措施
1.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痛苦。
2.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技术娴熟,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3.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屏气呼吸法等。
五、膀胱麻痹
临床表现
既往无排尿困难并排除尿路梗阻,拔除导尿管后患者意识清楚但不能自主排尿,出现明显的尿潴留症状和体征。
预防措施
1.停用某些膀胱冲洗液,如呋喃西林冲洗液,改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2.进行局部热敷、针灸等治疗。
处理措施
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