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术后,产妇都会被“压肚子”。实际上,医生压的是子宫底部。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收缩,脂肪薄的产妇可在肚子上摸到一个较硬的球状物,这就是产后的子宫。如果恢复顺利,约10~14天就可恢复到盆腔水平。产后六小时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在产后六小时这段时间是预防出血的关键,约每过15~30分钟就要按压宫底。按压时医生或护士会进行多项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点:判断子宫收缩通过触摸子宫底部可知道子宫质地、宫底的高度,如果发现子宫疲软、宫底有升高就要进一步处理。查看恶露情况按压宫底后可看到阴道流血,如果出现较大血块或流血较多也要做进一步处理。压肚子要用正确的姿势用正确的姿势压肚子可减少疼痛,首先小便后再压肚子,否则鼓胀的膀胱会将子宫抬高,不利于医生判断。采取平躺姿势,将膝盖弯曲、双脚踩在床上,然后全身放松。怎样做有助于促进子宫的恢复?及时排小便,但第一次下床时动作要缓慢一些。及早哺乳,因为宝宝的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不要长时间抱着宝宝,应注意休息,尤其是手腕。适当活动,条件允许时尽量多活动,这可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可选择的运动方式有走路、广场舞等。什么是慢性盆腔疼痛?肛提肌综合征是慢性盆腔疼痛的一种情况,慢性盆腔疼痛指持续时长超过六个月的非周期性疼痛,疼痛部位在盆腔、肚脐以下的前腹壁。严格说来,慢性盆腔痛属于一组症候群,因为病因复杂所以往往涉及很多学科。内脏性疼痛治疗时医生比较关心慢性盆腔疼痛中的内脏性疼痛,如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功能失调以及慢性尿道炎等。除了上述提到的肛提肌综合征外,导致盆腔慢性疼痛的原因还包括闭孔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以及因妊娠分娩引起的腹直肌分离、耻骨联合分离等。什么是“肛提肌综合征”?31岁的王女士已成为六个月大女婴的妈妈,虽然距离生育已有半年多,但仍感到会阴、阴道疼痛,尤其在进行性生活时。到医院就诊后发现,王女士分娩时由于产程较长、胎吸助产等导致高度紧张,从而引起了“肛提肌综合征”。对于王女士这种情况,医生对相应部位进行了盆底镇痛、松弛,约十天后肛提肌逐渐松弛,疼痛也消失了。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比较困难正是由于导致慢性盆腔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很难及时确诊和治疗。由于病情反复拖延可能会逐渐加重,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治疗时多用药物,严重时还要进行手术。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盆底康复治疗缓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jbtx/15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