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概述
崩漏,又称“崩中漏下”,是以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月经病症。其中经血暴下者称“崩”,也称“崩中”,经血淋漓不尽者称为“漏”,也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然不同,但二者常相互转化,且其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为“崩漏”。如《济生方》所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有关崩漏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其“阴阳别论”说“阴虚阳搏谓之崩”,明确指出崩漏是以阴虚阳亢为其发病机制。漏,始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指出崩中、漏下属非时经血,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概括其病机“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同时指出:“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名日崩中漏下。”说明崩、漏可互相转化。元·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至明代,医家对崩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对崩漏的论述尤为精辟,指出:“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难。且凡血因崩去,势必渐少,少而不止,病则为淋。此等证候,未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次及冲任而然者。”阐明了崩漏的病因病机,进而提出“凡治此之法,宜审脏气,宜察阴阳。无火者求其脏而培之、补之;有火者察其经而清之、养之”。而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所提出的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其“塞流”、“澄源”、“复旧”治疗崩漏三法,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崩漏,现代医学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认为此病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出血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经妇科检查未能发现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本病常发于青春期、绝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等内分泌平衡发生变动的时期,也可因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等而诱发。
2病理阐述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胞宫蓄溢失常,经血非时妄行。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虚、热、瘀。虚则经血失统,热则经血妄行,瘀则经血离经。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热
2.气虚
3.血淤
除此之外,肾阳不足:先天禀斌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伤及于肾、或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引起肾失封藏,冲任不固,经血失约,发为崩漏。若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病程日久,气损及阳,阳不摄阴,精血失固,亦可导致崩漏。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或失血伤阴元阴不足,则虚火动血,迫血妄行,遂致崩漏,以及瘀滞胞宫: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又感外邪,壅滞经脉,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均可因瘀血阻滞胞宫,血不归经而毒行,形成崩漏。
因此,崩漏的原因很多,但概括来说,不外乎虚、热、瘀三种,但由于发病并非单一,故崩漏的发生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互相转化,病机错综复杂。
3灸疗辨证
血虚型__经色鲜红,量多或淋漓不断,有秽气,质粘,或夹有小血块,口干烦热,头晕面赤,夜难入寐,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取穴配穴
隐白、大敦、中极、血海、断红。
①头晕面赤者,加合谷、太冲;
②夜难入寐者,加神门、太溪;
③便秘尿黄者,加天枢、阴陵泉。
灸法
针上加灸
以毫针刺用泻法,然后于针尾上以艾圆灸之,每穴每次灸3壮,每日1次。血瘀型__出血淋漓不绝,或突然下血、量多,血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痛而拒按,或呈阵发性出血,瘀血块排出后则腹痛减轻、出血略少。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此证多见于出血期)
取穴配穴
关元、气冲、三阴交、太冲。
①小腹疼痛者,加气海、中极;
②漏下瘀块者,加水道、水泉。
灸法
灯火灸
艾条温和灸
每次选2~3穴,2~3天灼灸1次。
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15分钟,根据病情需要,每日可灸治1~4次。
气虚型__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血色淡,质稀薄,无血块,神疲肢倦,面色白,四肢欠温,气短懒言,胸闷纳呆,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芤。(此证多见于出血期)
取穴配穴
百会、气海、足三里、隐白、断红。
①胸闷纳呆者,加内关、公孙;
②大便溏薄者,加天枢、大肠俞;
③暴崩下血者,加营池。
灸法
艾炷无瘢痕灸
针上加灸
每日选4~5穴,每穴灸5~7壮,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3次为1疗程。毫针刺用补法,然后于针尾上点燃艾圆灸之,每穴灸5~7壮,每日1~3次。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1.《针灸甲乙经》
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胀,血海主之。”“女子漏血,太冲主之。
2.《针灸大成》
妇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
3.《千金要方》
卷四:女人胞漏下血不可禁止,灸关元两旁相去三寸。
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
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
女人漏下赤白,灸营池四穴三十壮,穴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中脉上,一名阴阳是。
女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阴三十壮,穴在内踝下五分微动脉上。
女人漏下赤白泄注,灸阴阳随年壮,三报,穴在足拇趾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
治月经不断方:灸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随年壮。
现代灸疗文献1.疾病探测治疗仪结合艾灸法治疗崩漏27例潘钦存陕西中医,,13(12):
治疗方法:将该机的治疗电极插头插入治疗插孔内。耳膜分别插于左右耳腔让其自动选穴,再用珠状电极4个,用医用胶布分别贴在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处的“断红”穴和双侧拇趾内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隐白”穴上,顺时针缓慢旋转剂量选插拨轻。由0逐渐增大,直刺耳腔内有刺激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治疗20min后,患者腹痛消失时,再用艾条隔附片在双侧“断红”。和“隐白”穴上各灸20min。7次为1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后出1血止。观察4月无复发者为痊愈,共21例。经治1疗程后腹痛减轻,出血减少者为好转共5例;经治1疗程出血不止者为无效,共1例。总有效率94%。
2.艾灸加藏药治疗崩漏的体会华尔江王章中国民族医药杂志,,(4):13
治疗方法:取两足拇趾毛丛穴,随症选择小肠下穴(脐眼下2寸,左右旁开1寸,三口)、膀胱上穴(小肠下穴1寸,左右旁开1寸,三口)、膀胱下穴(膀胱上穴1寸,左右旁开1寸,三口)中的两穴。治疗结果:笔者选择38例患者,采用足拇趾毛丛穴艾灸,并根据病情辅以口服药物治疗。其中35例痊愈,3例显好转。故笔者认为,无论是寒是热、禀性、所喜恶的饮食、年龄、发病时间、体质、饮食消化等什么原因引起崩漏都可取拇趾毛丛穴艾灸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病案举例:达某27岁,已婚,就诊时间:年3月6日下午2时。主诉:经期延长、体倦乏力、虚弱40余天。患者于年1月20医院妇产科进行皮下埋植避孕药后出现月经淋漓不净30余天,该科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致,取出皮埋避孕药,但7天后仍不见好转,再次复诊,服药无效,到我院第二门诊部就诊。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诊查脉象、尿象无异常发现。诊断:皮埋后崩漏:治疗:取双足拇趾毛丛穴艾灸,内服25味大汤散3g,2天后痊愈,未复发。
Tel:识别白癜风是什么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