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数字样式的选项
1.下列哪种不是异物性肉芽肿的原因(2.0分)
A.手术缝线
B.注入的油脂
C.植物纤维
D.寄生虫
E.滑石粉
2.乳头状瘤的乳头中心(轴索)的成分是(2.0分)
A..癌细胞
B.脉管
C.纤维结缔组织
D.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
E.纤维结缔组织和脉管
3.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是指(2.0分)
A.上皮细胞增生,但极性不丧失
B.不转移
C.不浸润上皮下层
D.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排列紊乱,极向消失
E.不会进一步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炎细胞主要是(2.0分)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中性粒细胞
5.交界性肿瘤是指(2.0分)
A.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B.癌前病变
C.同时具有癌和肉瘤结构的肿瘤
D.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肿瘤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哪种为恶性肿瘤(2.0分)
A.囊状水瘤
B.畸胎瘤
C.混合瘤
D.霍奇金病
E.纤维腺瘤
7.引起出血性炎的主要原因是(2.0分)
A.血管破裂
B.血管壁损伤较重
C.组织缺血缺氧
D.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8.下列哪项为纤维腺瘤的特征(2.0分)
A.多呈分叶状
B.包膜不完整,切除后易复发
C.易恶变
D.瘤实质由增生的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组成
E.常发生于卵巢
9.在寄生虫感染病变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2.0分)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单核细胞
10.下列哪项是原位癌的主要特征(2.0分)
A.发生于子宫颈黏膜上皮
B.是一种早期癌
C.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浸润至黏膜下层
D.未发生转移
E.可长期保持原来的结构,甚至消退
11.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是(2.0分)
A.肿块迅速长大
B.病理性核分裂象
C.恶病质
D.细胞有异型性
E.局部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属于癌前疾病(2.0分)
A.阑尾炎
B.乳腺纤维腺瘤
C.纤维囊性乳腺病
D.慢性肥厚性胃炎
E.韧带样瘤
13.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2.0分)
A.血流动力学改变
B.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C.小静脉血栓形成
D.循环血量增加
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
14.5-FU对下列哪种肿瘤疗效较好?(2.0分)
A.白血病
B.骨髓瘤
C.消化道癌和乳腺癌
D.黑色素瘤
E.肺癌
15.膀胱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2.0分)
A.腺癌
B.鳞状细胞癌
C.移行细胞癌
D.纤维肉瘤
E.平滑肌肉瘤
16.炎性假瘤常发生于(2.0分)
A.急性渗出性炎
B.慢性增生性炎
C.急性化脓性炎
D.细胞不典型增生
E.急性出血性炎
17.炎症灶中吸引炎细胞定向集中的现象称为(2.0分)
A.白细胞游出
B.白细胞吞噬
C.白细胞阿米巴运动
D.炎性趋化作用
E.白细胞渗出
18.药物的毒性反应是(2.0分)
A.一种过敏反应
B.在使用治疗用量时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C.因用量过大(或机体对该药特别敏感)所发生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
D.一种遗传性生化机制异常所产生的特异反应
E.指剧毒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
19.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2.0分)
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
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
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20.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2.0分)
A.糜烂
B.溃疡
C.窦道
D.瘘管
E.空洞
21.静脉注射2g某磺胺类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2.0分)
A.0.05L
B.2L
C.5L
D.20L
E.L
22.时量曲线下面积(AUC)代表(2.0分)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剂量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23.伪膜性炎症发生后对患者危害最大的部位在(2.0分)
A.心包
B.胸膜
C.腹膜
D.气管
E.结肠
24.关于浸润性生长(2.0分)
A.是恶性肿瘤所独有的生长方式
B.是良性肿瘤所独有的生长方式
C.良、恶性肿瘤均可以呈浸润性生长
D.良、恶性肿瘤均不可以呈浸润性生长
E.以上都不是
25.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根本区别(2.0分)
A.有炎细胞浸润
B.有核分裂象
C.生长快
D..有肿块形成
E.细胞不同程度的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26.肿瘤的异型性主要反映(2.0分)
A.肿瘤的生长速度
B.肿瘤的性质
C.肿瘤的组织起源
D.肿瘤的分化程度
E.肿瘤的复发情况
27.抗雌激素药他莫昔芬对下列哪一种肿瘤有效?(2.0分)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结肠癌
D.乳腺癌
E.前列腺癌
28.在下列抗肿瘤药中,骨髓抑制最轻的是(2.0分)
A.5-Fu
B.长春新碱(VCR
C.甲氨蝶呤(MTX)
D.博来霉素(BLM)
E.巯嘌呤(6-MP)
29.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中,不属于第一步反应的是(2.0分)
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结合
E.去硫
30.瘤的实质是指(2.0分)
A.肿瘤内肿瘤细胞
B.肿瘤内淋巴管
C.肿瘤内血管
D.肿瘤内神经组织
E.肿瘤内纤维结缔组织
31.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2.0分)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
E.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疗效的剂量
32.最能体现腺癌的特点的是(2.0分)
A.发生于腺上皮
B.癌细胞呈腺样排列
C.癌巢形成
D.呈结节样外观
E.异型性明显
33.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2.0分)
A.核分裂象多见
B.细胞丰富
C.瘤巨细胞形成
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E.血管丰富
34.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2.0分)
A.癌肉瘤
B.混合瘤
C.畸胎瘤
D.错构瘤
E.胚胎瘤
35.药物的血浆tl/2是指(2.0分)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
36.关于环磷酰胺(CTX)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体外无抗肿瘤作用
B.抗瘤谱广,特别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C.须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作用
D.其代谢产物对肾脏、膀胱有刺激性,可致出血性膀胱炎
E.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脱发的发生率亦较其他烷化剂低
37.低分化肿瘤的特点是(2.0分)
A.异型性小
B.瘤细胞呈明显的巢状排列
C.瘤细胞呈明显的弥散状排列
D.恶性程度高
E.恶性程度低
38.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B.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
D.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0.5C0/A
E.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39.关于浆细胞下列哪项是错的(2.0分)
A.正常时不存在于血液中
B.无吞噬功能
C.来源于T淋巴细胞
D.椭圆形,核位于胞质一端,核染色呈车轮状分布
E.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40.甲氨蝶呤(MTX)属于(2.0分)
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S期的药物
B.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的药物
C.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作用于S期
D.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
E.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RNA合成,作用于M期药物
41.激动药是指对受体(2.0分)
A..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B.有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
C.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D.无亲和力但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E.既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42.胃癌癌细胞穿透浆膜脱落于腹膜上形成的转移瘤称为(2.0分)
A.远处转移
B.接触性转
C.肿瘤直接蔓延
D..种植性转移
E.移植性转移
43.治疗外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时,皮下注射吗啡10mg与皮下注射哌替啶mg的疗效相同,因此(2.0分)
A.Morphine的效能比Pethidine强10倍
B.Morphine的效价强度比Pethidine强10倍
C.Pethidine的效能比Morphine强10倍
D.Pethidine的效应效价强度比Morphine强10倍
E.Morphine的安全性比Pethidine高10倍
44.多核细胞不见于下列哪项疾病(2.0分)
A.伤寒
B.结核
C.霍奇金病
D.血吸虫虫卵结节
E.异物肉芽肿
45.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mg/ml及18.75m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2.0分)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E.4小时
46.药物的pKa是指(2.0分)
A.药物完全解离时溶液的pH
B.药物50%解离时溶液的pH
C..药物30%解离时溶液的pH
D.药物80%解离时溶液的pH
E.药物全部不解离时溶液的pH
47.弱酸性药物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加速排泄,应当(2.0分)
A.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B.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C.碱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D.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
E.酸化尿液,使其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48.舌下给药的最大优点是(2.0分)
A.经济方便
B.不被胃液破坏
C.吸收规则
D.避免首过消除
E.副作用少
49.下列哪项是淋巴瘤(2.0分)
A.霍奇金病
B.恶性间皮瘤
C.Krukenberg瘤
D.精原细胞瘤
E..白血病
50.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2.0分)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