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肾脏病,在大家脑海中“蛋白尿”并不陌生。确实,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病早期出现的信号,也是治疗过程中常参考的检验,有时治疗起来比较顽固。
孙升云主任医师
医院
什么是蛋白尿一般健康成人每天从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为40~80毫克,一般不超过毫克。
如果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毫克/24小时尿时,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诱因解除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
包括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和功能性蛋白尿。前者可在2%~5%青年中出现,保持直立或脊柱前凸位时发生机会较多,可能与静脉淤血有关,平卧时蛋白尿可减轻或消失,尿蛋白总量一般每天不超过1克;后者多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有关。
病理性蛋白尿多是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多为持续性的蛋白尿。由于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同,大致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及组织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中应注意排除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一般不伴有肾脏本身的损害,经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肾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及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可呈假阳性。
蛋白尿增多或减少的意义尿蛋白的测定是判断有无肾脏病的常规检查。由前所述,蛋白尿增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生理性蛋白尿增多,去除诱因后就会消失,属于正常情况。
病理性蛋白尿增多,常预示肾脏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理性蛋白尿减少,则预示着疾病的好转。但对于同时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讲,蛋白尿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肾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当然有时尿蛋白的增加与减少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饮水量等。
为什么肾脏病早期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早能检测到的指标之一。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而且这部分蛋白也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入血液。
当肾脏患病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往往增高,使大量的血浆中的蛋白质通过滤膜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这些蛋白量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质进入终尿中造成蛋白尿。
影响蛋白滤过的因素通常有:
①蛋白质分子大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对血浆蛋白有机械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量越大,滤过越少或完全不能滤过;
②蛋白质带电情况: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构成了静电屏障,基于同性电荷相斥的原理,带负电荷蛋白质滤过率最低,而带正电荷者滤过率最高。肾小球疾病时,使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成分明显减少,使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易于滤过而形成蛋白尿;
③蛋白质的形状和可变性也可影响尿蛋白的滤过;
④血液动力学改变,比如血压升高,可以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而导致蛋白尿的产生。
同时,一些其他细胞因子也可以引发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变化,比如足细胞的结构和形态改变,也是引起蛋白尿的重要原因。
来源:孙升云教授工作室健康拓展:
汗多的必看丨身体不同部位出汗,能看出身体有啥问题!
女子熟睡时蟑螂钻入耳,越掏越往里钻…
高尿酸痛风?这道茶你一定要知道!
教你一个如何
一秒找到计仔君的方法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