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研干货铺从基尔到贡比涅德国十一月革

北京湿疹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516/8956187.html

全文:字推荐阅读时间:6分钟

张益萌辑

连灏

前言

维克托·雨果说过:“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今天,年11月11日,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周年纪念日。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年前的德国,共同回顾这场终结世界大战的革命。

一、风雨欲来:德国无产阶级政治力量的发展

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治团体活动在德意志的土壤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年5月23日,德国十一个城市的工人代表在莱比锡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1],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团体。年5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和社会民主工党[2]合并成德国社会工人党[3],并于年秋天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4]。社会民主党在创立早期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也曾遭到严厉地镇压。由于工会的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广大工人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德国最大的党派。

年,爱德华·伯恩斯坦写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的任务》一书,反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原则,主张阶级合作和与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传播改良主义思潮。伯恩斯坦认为在德国可以通过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选举,进行一次政府更替,从而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变革。他的思想在党内引发争议与分歧,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甚至整个西方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Bernstein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时任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Ebert)选择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政府一边,主张“保卫祖国”,支持德国参战。这一举动加速了本就存在严重分歧的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年,党内以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Liebknecht)、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等著名活动家为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派首先同艾伯特决裂,建立了左派的“斯巴达克团”。年4月,理论家考茨基和原党主席哈塞脱离社会民主党,联合“斯巴达克团”另行建立了独立社会民主党,在大战中开展工作争取群众支持并领导工人运动,同时酝酿着社会变革。

年5月1日,数千名柏林工人在波茨坦广场举行反对战争的示威,提出了要求“面包、自由、和平”的口号。年4月,全德将近30万人举行罢工,斗争中心是柏林,并波及鲁尔、莱比锡等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德国的工人运动,到年罢工工人总数达万人之多。

二、煎熬与解脱:德意志第二帝国败局已定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残酷而漫长的战争不断消耗着参战各国的元气,在煎熬之中,大战仍在继续。延续了4年多的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万人葬身战场,另有万人受伤或者被俘,总计约占全德国人口的1/6。战争还造成德国国内粮食严重匮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增长。

此时战争的形势因为俄国的退出而发生了有利于同盟国集团的变化,德意志第二帝国得以解放出东线庞大的部队,转而投入西线战场。年3月到8月,德国孤注一掷先后在西线发动五次攻势,都遭到了协约国的顽强抵抗,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失败,德军消耗严重失去了再次发动进攻的能力。8月起,协约国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先后在马恩河和亚眠击败德军。年9月,协约国军队在福煦将军的指挥下对德国发动了总攻,很快在10月突破了兴登堡防线。而早在八月底,已经在意大利和巴尔干战场精疲力竭的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迅速的崩溃了,德国已成为同盟国阵营中的“孤家寡人”。

无论是德皇威廉二世还是鲁登道夫等将领都对局势万分失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集团认识到德国濒临崩溃,已无力再战。马克思·冯·巴登亲王临危受命继任首相,开始讨论对协约国媾和、停止战争,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和鲍威尔也成了政府成员。至此,德国战败这一结果已几乎是板上钉钉、昭然若揭,欧洲大陆上饱受战火摧残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从炼狱中解脱的曙光。

在战略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协约国集团向德国开出了极为苛刻的停战条件,这令德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鲁登道夫甚至重新提出了在年继续作战的计划,甚至有人还对战争胜利抱有幻想。然而就在巴登亲王等人还在犹豫不决、争吵不休的时候,德国国内的革命在基尔爆发了。

三、最后一根稻草:基尔水兵起义

基尔(Kiel)位于德国最北部,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首府,面积约为平方公里,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是德国造船业的中心,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德国重要的海军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为了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保证德国在海上的航行自由,德国海军在年5月主动向英国海军发起进攻,双发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然而日德兰海战并没有改变英德两国在海上的力量对比,德国海军依然被封锁在港口之内。

“德国舰队攻击它牢狱的看守,但仍被关在牢中”

年10月底,德国在欧洲大陆上节节败退、濒临崩溃,德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冯·谢尔命令舰队出海同英国海军决战。这是孤注一掷地困兽之斗,目的是以海军舰队“光荣的沉没”来鼓舞陆军的士气。这一行动显然是要8万名水兵去白白送死,水兵们据不执行这道命令,他们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

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也却遭到当局高压手段的迫害,上千名水兵被捕。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码头工人也来参加。游行队伍朝监狱方向行进,在十字路口遭到舰队下级军官队伍的射击,当场有8人被打死,29人受伤。对和平队伍的枪杀更加激怒了水兵,他们迅速武装起来,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游行示威发展成了武装起义。

11月4日,基尔的士兵苏维埃成立。同日,基尔工人苏维埃也成立了,并决定于第二天举行总罢工,以支持起义的水兵。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被起义者占领。政府从汉堡和卢卑克(Lübeck,一译吕贝克)派来镇压的军队,有的倒戈参加了起义队伍,其余的则被解除了武装。基尔的政权掌握在了工人、水兵苏维埃手中。

四、燎原之势:革命蔓延与德国新政府的建立

基尔水兵起义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革命火焰迅速蔓延到德国各地。11月5日,卢卑克士兵起义,军官被逮捕,工兵苏维埃取得了政权。11月6日,汉堡所有的造船厂工人举行了罢工,停泊在码头的军舰升起了红旗。工人、士兵和水兵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通过易北河隧道时遭到了机枪扫射,愤怒的工人和士兵攻占了武器库、兵营和车站,城市的政权转到了工兵苏维埃的手中。11月7日,巴伐利亚王朝被推翻。11月8日,不来梅、罗斯托克、布伦瑞克、什未林、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等城市都建立了工兵苏维埃。不久,萨克森和符腾堡的君主也相继被赶下台。

革命的火焰燃烧到了首都柏林。11月8日,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诞生的柏林工人苏维埃有两名领导人被捕。于是工人苏维埃决定11月9日举行总罢工和武装示威游行。这天清晨,雄壮的工人队伍走出工厂大门,涌上街头。数万名工人从郊区向市中心集中,向宫廷、国会、帝国办公厅前进。接着,柏林卫戍部队和近卫团的士兵纷纷倒戈。工人和士兵很快占领了警察总局、政府各部、电报局、国会大楼,柏林到处升起了红旗。

这时德皇威廉二世不在柏林,他于10月底到了前线作战指挥的大本营——比利时的小城镇斯巴。革命火焰的迅猛蔓延使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集团手忙脚乱。马克思·冯·巴登亲王没有等到德皇答复退位问题的电报,已顾不得皇帝本人及将领们是否同意,便在11月9日中午宣告“(帝国)皇帝兼(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逊位。并且擅自决定由他代表退位的德皇建议社民党领导人艾伯特任帝国首相,实际上将政权交到了艾伯特手中。艾伯特的同僚谢德曼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的阳台上向民众宣布:“德意志共和国成立了!”几乎同一时间,“斯巴达克团”领袖卡·李卜克内西站在帝国皇宫阳台上,向广大工人和士兵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宣布德意志为自由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德皇威廉二世则仓皇逃到了荷兰。

《前进报》关于德皇退位的新闻

五、一切止于贡比涅:德国投降与一战结束

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议,退出了大战;同一天,基尔水兵起义拉开了德国国内革命的大幕,德国军队已经普遍不听从调遣。在这种形势之下,德国除了媾和别无选择。11月7日晚,德国终于派出了以埃尔茨贝格为首的代表团,他们穿过绵长的战线于翌日到达巴黎东北50千米处的贡比涅森林,在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司令部里展开停战谈判。

福煦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1.德国应保证在15天内从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境内的占领区撤退,放弃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离奥匈帝国和土耳其;2.德国应向协约国交出门重炮和野战炮,3万挺机枪,0架飞机,6艘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艘潜艇,台机车和辆完好无损的汽车;3.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西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4.德国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和《布加勒斯特条约》;5.东非的德军应当立即投降;6.被德国俘虏的人员应当遣返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7.协约国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封锁。

在停战谈判展开的同时,德国国内已经发生了剧变。革命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组建了新政府。11月9日新政府授权在贡比涅的代表团接受全部停战条款。年11月11日埃尔茨贝格和福煦在贡比涅森林雷通达火车站的一节火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在贡比涅中宣告结束。

后记: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后续发展与结束

经过在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激烈的博弈,艾伯特领导的社会民主党获得多数支持并接管了政权。他们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保留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领,打算巩固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而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左派斯巴达克同盟则建立了德国共产党,继续领导革命。

年1月5日,德国共产党在柏林发动工人起义,意欲推翻资产阶级性质的艾伯特政府,但在残酷镇压之下起义以失败告终。德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打击。

年1月19日,德国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2月6日,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通过了魏玛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艾伯特任总统、谢德曼任总理。

魏玛共和国成立之后,不莱梅和汉堡等地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遭到镇压。年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但政府军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巴伐利亚苏维埃政权被颠覆了。德国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尝试遭受了严重挫折,德国十一月革命至此结束。

??编者注:

[1]全德工人联合会(ADAV,AllgemeinenDeutschenArbeitervereins)

[2]社会民主工党(SDAP,SozialdemokratischenArbeiterpartei)

[3]德国社会工人党(SAP,SozialistischenArbeiterparteiDeutschlands)

[4]德国社会民主党(SPD,SozialdemokratischePartei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

图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zlff/152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