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紫色尿袋综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6559.html

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12(04):-

作者:何金花李丽凡马红敏高丽娟

单位:医院

摘要

紫色尿袋综合征(PUB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以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尿袋、导尿管变成蓝色、紫色或蓝紫色为特征,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很少。PUBS与色氨酸的复杂代谢及尿路感染有关,大多预后呈良性,无需治疗。本文结合一例84岁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先后两次出现PUBS的病例,探讨了PUB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并初步探讨了T2DM与PUBS的关系。

紫色尿袋综合征(purpleurinebagsyndrome,PUB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以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尿袋、导尿管变成蓝色、紫色或蓝紫色为特征,自年Lancet杂志首次报道PUBS以来,国外已有相关文献百余篇,国内报道仅十余篇,提示医务人员可能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1,2]。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Su等[3]医院住院的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其中13人出现了PUBS;Lin等[4]回顾性观察了疗养院中19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其中8例合并PUBS。我院先后于年5月2日及7月5日收治了同一例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痴呆的老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先后2次出现PUBS。由于尿袋、尿液颜色变蓝色、紫色或蓝紫色,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紧张,甚至恐慌,若医务人员缺乏相关认识,会影响与患者的沟通及治疗。现结合本例患者进行报道。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4岁,T2DM病史20余年,合并糖尿病性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间断进食小米粥等流食,顽固性便秘,尿潴留,留置导尿管,既往多发脑梗死后痴呆,反应迟钝,言语模糊,记忆力减退,无自理能力,4年前不慎跌倒致胸腰椎骨折后长期卧床。年5月2日因血糖控制差于我院住院治疗,次日患者导尿管、尿袋变蓝,尿液黄色,患者无发热、畏寒、寒战及尿路刺激症状。由于对PUBS认识不足,错认为是被褥掉色沾染导致,重新更换导尿管及尿袋并进行膀胱冲洗后导尿管、尿袋颜色恢复正常。该患者于年7月5日因恶心、呕吐再次入院,患者饮食差,小米粥为主,1周未排大便。7月15日尿袋变紫,尿液深黄色伴腥臭味,体温37.7℃,无畏寒、寒战及尿路刺激症状。化验:血常规:白细胞6.09×/L(3.5~9.5×/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01×/L(1.8~6.3×/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5.8%(40%~75%);血沉87mm/h(0~20mm/h);血糖16.2mmol/L(3.9~6.1mmol/L);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白细胞3+,尿比重1.(1.01~1.03),pH8.0(5.0~7.5),白细胞个/μl(0~25个/μl);尿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生长。患者先后2次出现尿袋颜色变蓝、变紫,考虑存在未知问题,查阅文献后发现患者情况与PUBS相符合,但由于检测手段有限未进行吲哚酯和/或靛蓝和靛玉红测定,嘱患者多饮水,调整血糖,给予重新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会阴护理,开塞露灌肠通便,据药敏结果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尿液清亮,尿袋颜色恢复正常。加强护理后目前为止无类似现象出现。

讨论

PUB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现象,是尿路感染的并发症,其特点是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导尿管和尿袋变为蓝色、紫色或蓝紫色,可发生于留置导尿管数小时或数天后[4]。PUBS机制明确:食物中的色氨酸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吲哚,吲哚经门静脉循环,通过肝脏结合产生硫酸吲哚酯,分泌到尿液中。硫酸吲哚酯在尿中某些细菌硫酸酶和磷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吲哚酯,吲哚酯进一步在偏碱性尿液中两两结合成靛蓝和靛玉红。随后两种有色物质与塑料材质的尿袋、导尿管发生反应出现颜色变化。由于靛蓝和靛玉红配比不同,尿袋可出现由蓝色到紫色的变化[5]。简而言之,PUBS是由于色氨酸的复杂代谢及尿路感染所致。大部分研究报道PUBS是良性、无害的[6],但有研究结果提示PUBS死亡风险高于单纯泌尿系感染的老年患者,且与糖尿病显著相关[2]。

目前PUBS已知的高危因素为女性、痴呆、碱性尿、便秘、长期留置导尿管、过度摄入色氨酸、高尿细菌负荷、肾功能衰竭[6],但关于糖尿病和PUBS的研究很少。一项回顾性研究观察了例合并PUBS的患者,其中19.2%有糖尿病病史,仅次于便秘(69.8%)和长期护理(58.3%)[7]。PUBS患者中糖尿病比例高,且糖尿病是PUBS死亡风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尚无针对T2DM与PUBS发病机制的研究,推测二者间关系可能如下:首先,糖尿病是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8],且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潴留进一步加重泌尿系感染风险[9]。目前已知与PUBS相关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2],而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0]。其次,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胃轻瘫[11],导致腹胀、厌食、恶心呕吐等,进食小米粥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相对增加,且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便秘,便秘使胃肠蠕动减弱导致肠道内色氨酸积聚,使肠道菌群有充足时间与色氨酸相互作用,是PUBS关键的诱发因素[6]。再者,糖尿病亦是痴呆的高危因素,且高血糖水平与痴呆有较强的相关性[12]。最后,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已经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13]。T2DM与PUBS的诸多高危因素密切相关,推测糖尿病是PUBS的高危因素,但具体机制需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本例患者高龄女性,伴T2DM,血糖控制差,便秘,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管,并伴有痴呆,胸腰椎骨折后长期卧床,具备了发生PUBS的所有条件:患者合并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进食不佳,间断进食小米粥,小米粥富含色氨酸,提供了产生靛蓝和靛玉红的原料;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泌尿系感染,尿培养出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了产生靛蓝和靛玉红的所需的酶;患者尿液呈碱性,发病前1周未排大便,有助于色氨酸在肠道内积聚、充分分解,提供了产生靛蓝和靛玉红的环境;且患者平日血糖控制差,增加了发生PUBS的机会。由于我院检测条件受限,未进行血硫酸吲哚酯、尿吲哚酯和/或靛蓝、靛玉红测定及尿液细菌硫酸酶和/或磷酸酶试验,本病例存在一定缺陷。

治疗方面: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注意饮食、多饮水、多食新鲜果蔬;加强会阴部护理、缩短更换导尿管、尿袋时间;保持大便通畅;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可适当给予抗感染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以减少泌尿系感染风险;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减少糖尿病胃轻瘫及便秘风险;加强护理,预防骨折;降糖方面,由于α-糖苷酶抑制剂有腹胀、顽固性便秘风险,须小心应用,少部分患者应用格列齐特、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维格列汀、达格列净等降糖药物后会出现便秘,应用时要加以注意。大多数PUBS呈良性,无需治疗,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发生局部并发症及败血症,需要积极治疗。

充分认识PUBS后,医务人员才能积极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除患者疑虑及恐惧心理,对因治疗,避免复发。糖尿病与PUBS关系密切,我们应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合并PUBS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jbcs/14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