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捂秋冻”,乍暖还寒的天气,这时候的保暖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但也不要裹的太严实,换季时,两个地方稍微凉些反而还会对我们健康有益哦!
#二凉三捂
春季气温容易反复,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也更容易着凉,所有哪该凉,哪里该捂很关键,找对“重点”很关键!
#捂脚
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脚暖和了,身体就暖和了"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我们脚上分布了非常重要的穴位。
唐代药王——孙思邈春季主张“下厚上薄”。意思就是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是比上部差的,会更加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所以下半身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点、厚点,不要换得太勤了。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膀胱经上则有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俞穴,这些俞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
后背如果受寒,就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背部做好了保暖可预防疾病,从而减少感冒几率。
#捂腹
腹部最容易导致阴经积聚,太低的腹部温度会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腹部保暖可以保护胃、脾、肠,同时预防拉肚子和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
#头凉
头部是身体重要的部位之一。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没事挠挠头,具有耳聪、目明等功效,还可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其中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故又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古语言“寒从脚起,热从头散”。要知道体表1/3的热量经头部发散。
同时,头部也是人体出汗较多的地方,因此头部易热、不易凉,保持头部适当的凉爽,有利于身体散热,避免上火。
#心胸凉
在中医中心被归为五行中的火,心本就有火的特质。
如果将心胸部捂得过紧过热,外热接内火,就会导致口干舌燥、腮红面赤、手足心热、心情烦躁等问题。
所以我们在心胸处可以适当凉一些,
例如我们晚上睡觉时,在保证卧室温暖的前提下,被子不用盖得太高,露出胸口可能睡得更踏实哦!
#捂的“度”有讲究
#“捂”的程度
对于我们该怎么捂,捂的程度可是有一定讲究的。
春季由于,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
所以“捂”要把握一个度,舒适就好,不可过度添衣。
#“捂”的温度
在春季一般昼夜温差会较大,所以早晚这两个时间段要注意增加衣物。
到了中午,特别是气温在10℃以上时,要注意适当减衣,不可过度追求“捂”。所以我们穿衣的时候最好选择可脱穿方便的。
特别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并做二次编辑处理
如涉及原作者版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未经授权,不得抄袭搬运使用
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