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疑问:“我一天尿试几次,晚上睡觉要起夜3-4次,这种情况是不是尿频?”
尿频一般24小时内小便次数大于8次,夜尿大于2次,如果是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膀胱容量减少,比如产生五百毫升的尿液,但是膀胱的容量只有一百多毫升,那么就会出现尿频的现象,关于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除了尿频,典型的症状还有憋尿时膀胱疼痛,排尿后缓解,可以从这一点上来鉴别。
还有一种疾病,如果除了尿频,还有尿急迫感,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无法控制排尿的急迫感而漏尿,也就是膀胱储尿的功能变差),可能就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对患者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运动、社交、日常行为及睡眠方面影响颇为明显。例如:不得不因OAB的症状而限制或中止运动;因担心OAB会发生在性生活中,因此回避性生活或减少亲密行为;减少社交活动、不敢远行;在工作上,影响效率和减少专注的时间;常需要特殊的内衣和卧具来保证卫生和清洁。久而久之,变得孤立甚至产生羞愧、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OAB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有膀胱逼尿肌过度反应症状。该病其他的名称还有逼尿肌不稳定或不稳定不由自主的膀胱收缩,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
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精神行为因素、激素代谢异常等相关。并且抑郁症患者有高于心理健康人群3倍的几率能发展成膀胱过度反应综合征。
OAB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在日常行为、社交及睡眠方面:例如,因OAB的尿急尿频症状而限制或中止工作或学习,影响效率;减少社交活动、不敢远行;夜尿增多而影响睡眠,导致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患者容易产生羞惭、丧失信心、产生抑郁等等情绪,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0%左右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其中有近80%患者未曾寻求治疗,未就医的患者大多认为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和急迫性尿失禁是年纪大了自然产生的症状而不是疾病。在寻求治疗的患者当中仅有约50%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治。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首要治疗是行为治疗,但是行为治疗对有的患者效果好,对有的患者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效果不好就需要借助于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也不是对所有的患者都有效,大概80%~90%的患者综合运用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比较好地控制住尿频尿急的症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二线治疗方法是骶神经调节和膀胱注射肉毒素,在顽固性尿频尿急的患者中,90%的患者能够控制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