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膀胱癌术后灌注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注前--治疗前4h禁水、或者静脉输液完后1h,避免短时间内尿液生成过多,缩短药物在膀胱内的保留时间;灌注前排空膀胱尿液,避免膀胱内残留尿液稀释药物浓度降低疗效。
灌注时--患者取平卧位或截石位,遵守无菌操作,插入尿管,嘱患者做深呼吸使全身放松,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缓慢注入药物,推注药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激膀胱引起尿意,推注过程中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灌注后--药液灌入膀胱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分别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各约10min,使药物与膀胱各壁黏膜组织充分接触,确保药物疗效。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分钟后患者自主排出药液,及时清洗会阴部,嘱患者排药后多饮水,加速尿液生成,使排出的尿液内药物浓度降低,减少药物对尿道粘膜的刺激。
用药后3天注意观察有无尿频、尿急、血尿等不良变化,如症状轻微,可自行缓解,如症状较重,应及时处理。
2.膀胱癌术后灌注的方案及随访
常规方案:
术后每周1次,共10次;
改为1月1次,持续2-3年。
适用于:肿瘤完全切除,未发现原位癌、术后尿脱落细胞学检阴性。
随访:灌注前期视患者情况每月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后期2-3月复查一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
3.膀胱癌灌注治疗常见不良反应:
尿频、尿急药物刺激膀胱黏膜下神经,使膀胱敏感性增高,出现尿频、尿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鼓励多饮水、勤排尿,待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灌注治疗,或延长灌注间歇时间。
血尿多由药物刺激膀胱黏膜引起,指导患者灌注后多饮水,待血尿消失,并延迟1周,待膀胱黏膜修复后继续行膀胱灌注治疗。
尿痛多发生在尿道有炎症或手术后留置尿管近期拔除的患者。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行抗炎治疗后,再行膀胱灌注。
尿道狭窄多因反复置管损伤尿道黏膜所致,应选用较细且柔软的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润滑尿管,可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白细胞减少降低白细胞<4×/L时,可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白细胞<3×/L时应暂停治疗,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护理,防止感染。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