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病2之月经过量经期延长经行尿

月经病(2)之月经过量、经期延长、经行尿

月经过量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量”。常伴月经先期,属月经病。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放环后月经过量、子宫肌瘤、血液病等,本病可产生于青春期、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本病预后要看其出血缘由,如由子宫肌瘤或血液病引发的月经过量,医治效果较差。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气虚统摄无权,血热经血妄行和血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

1、气虚:素体气虚或病后气虚,以致气不摄血,经血过量。

2、血热: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阴虚内热,迫血妄行而经血过量。或阳盛体质,又过食辛辣食品或辛热助阳药物,也可热扰冲任,引发月经过量。

3、血瘀:经行不顺畅瘀血留滞,积于冲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

1、月经血量明显增多,超过80毫升以上,但月经周期和经期基本正常可诊断为月经过量。但本病与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如气虚和血热,故在临床上常见到本病与月经先期同时并存。

2、月经过量应与崩漏病鉴别,月经过量者其月经的周期和经期都正常;崩漏者,有时表现月经量多如崩状,但必伴随月经周期和经期异常,临床上应予以区分。如月经过量未能控制,病情发展为周期、经期紊乱,淋漓漏下不止,即为崩漏。故积极医治月经过量可防止其发展成崩漏。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中见于排卵型月经过量,其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双相,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和血内分泌激素检查都提示雌激素偏高,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放环后月经过量者在放环前月经基本正常,放环后出现月经过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也无明显异常。子宫肌瘤者月经过量是由子宫肌瘤引发,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可以引发大量出血,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可以提示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如果排除以上出血缘由,应斟酌是不是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肝病等凝血功能障碍,临床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必要的化验检查,或请有关科室会诊,明确月经过量的缘由。

1、气虚: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头晕乏力,懒言少气,纳少便溏。苦薄,舌质淡,脉细无力。

2、血热:实热者经行量多,色红粘稠有块,口干喜冷饮,心烦易怒,便秘尿赤。苔黄,舌红脉弦带数。阴虚内热者伴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无力。

3、血瘀:经行量多,色紫暗有血块,下腹胀痛,血块下后痛减。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弦。

1、精神情绪可以影响丘脑下部的内分泌调理功能,致使月经失调,经量过量。肝主藏血,又有疏泄调达功能,如果情志不顺畅,肝失疏泄功能,也可引发月经过量。故情绪舒畅可防止月经失调和月经过量。

同时平时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保持机体正气充足,也可防止月经过量。

2、月经过量如不及时医治或医治不当,伴发月经周期和经期紊乱,则可发展为崩漏。如果月经过量的病程较长,或经量多如注,会引发血虚(贫血),脏腑失去血的滋养。

3、月经血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出血,中医认为是胞宫履行“泻”的功能,即行月经,故月经血要下行通畅,而血量又不宜过量,由此医治月经过多时,在月经的头三天内以减少血量为妥,如果一下子使用大剂量的止血药,尤其是炭类止血药,虽然出血已止,但常有下腹胀坠不适等症,继而又淋漓出血不止,致使经期延长,这1要点在临床上常被忽视的。

4、月经过多时病人有紧张恐惧情绪,因此要安慰和安定病人的情绪,配合医治。血止后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进行中药调养,调剂脏腑气血功能,避免月经过量产生。

5、有内科疾病者,如肝病、血液病者应同时医治内科病。由于这类病人的月经病是由内科病引发的,所以当先治病为主,病愈经亦能自调。

6、提倡劳逸结合,特别在经期更要适当休息。平时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脏腑功能。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7天以上,乃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属月经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更年期妇女见经行淋漓终月不净者,应警惕宫体或宫颈病变;育龄期妇女患经期延长,可见于放环后月经失调或有排卵型月经失调――子宫内膜脱落不全;青春期少女见经期延长者,可能为有排卵型月经失调。经期延长也可见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瘜肉、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子宫颈瘜肉等病。

本病的病理有虚有实,常见的有阴虚、脾虚、血瘀和湿热。

1、阴虚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虚内热,热迫冲任,经行淋漓不净。

2、脾虚脾主统摄,脾虚气弱,统摄无力,而致经血淋漓不净。

3、血瘀瘀血留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而致经血延期不绝。

4、湿热经行产后(包括人流术后),感受湿热病邪,滞于胞宫,经血淋漓不净。

1、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行经日期7天以上或淋漓半月始净为诊断根据。

2、育龄期和更年期妇女发现经期延长,经药物医治后阴道仍有反复出血者,应作诊断性刮宫,既可以止血,又能了解子宫内膜情况,明确出血缘由,如子宫肌瘤、宫颈瘜肉。盆腔检查和B超也可协助诊断。

3、青春期少女一般都由内分泌功能失调引发,可作血内分泌功能检查,如FSH、PRL、E2、LHI等,病情轻者以上检验数值可在正常范围以内,如果病情稍严重,病程较长者可见FSH、E2、P、LH异常。

4、本病应与崩漏和流产、血小板减少等鉴别。

1、阴虚经期延长,经血延续不止,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数。

2、脾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止,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苔薄,舌淡,脉濡细无力。

3、血瘀经期延长,量少色暗,有时量多而有血块,下腹胀痛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弦。

4、湿热经期延长,色红黏腻,有时秽臭,下腹胀痛拒按,平时带色黄,肢体疲倦,步履沉重。苔黄腻,脉滑数。

1、接近绝经期妇女出现经期延长者,首先要排除由肿瘤引发的疾病,特别是生殖器恶性肿瘤。诊断性刮宫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2、放环引发出血者,药物医治无效者应取出此环。在取环术时同时作诊刮术,可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采取口服避孕药避孕可治疗本病。

3、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饮,少食辛辣刺激食品,以避免辛辣助阳化热,致使经血逆乱,淋漓不净。

经行尿感

每逢经行或经刚净后产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者,称为“经行尿感”。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有时也见于更年期月经未绝者。本病应完全医治,如果反复病发,发展为肾盂肾炎,医治有一定难度。本病属经行前后诸证。

尿道口与阴道口为邻近器官同居下焦,如果经期不注意卫生,病菌可通过尿道口上行感染构成尿路感染。又因经期时脏腑之血下注冲任,脏腑处于暂时缺血状态,抗病能力较弱,病菌外邪容易入侵而致病。肾与膀胱相表里,经行肾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亦易尿感。常见的有湿热下注和阴虚火旺。

1、湿热下注经行、经后失血,湿热外邪侵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致。

2、阴虚火旺肾与膀胱相表里,素体肾阴不足,经后肾阴更亏,虚火内盛,移热膀胱而致。

1、根据每逢经期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尿常规检查白细胞一个“10”以上,初步可以诊断。患者常有慢性尿感病史。

2、如患者有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刺激外阴,也可引发类似尿感症状,应予鉴别。

1、湿热下注经后、经行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尿色黄赤,腰酸或痛,带多色黄秽臭,或色白似豆渣样。苔黄腻,脉细滑而数。

2、阴虚火旺经后小便涩痛,尿色黄赤,带多色黄,口干心烦,腰部酸痛。苔薄,舌红而干,脉细数。

l、保持外阴及阴道的清洁卫生,经期避免作妇科检查或行房事。

2、及时医治滴虫性阴道炎或霉菌性阴道炎,可防止尿路上行感染。并完全医治尿路感染。

3、经期查尿常规时容易将经血混杂到尿中,一般经期查尿常规时应先用卫生纸堵住阴道口,阻挠经血流出,然后先排去一些小便,再留尿常规,这样比较正确。

经行脸部痤疮

每逢经前或经行出现脸部痤疮,经净以后逐步隐退,称为“经行脸部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育龄期妇女也可有产生。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常见于雄激素偏高者。如服含有雄激素类制品、药物或高剂量孕激素药物,也会引发脸部痤疮,但与月经周期无关,不列入经行脸部痤疮。本病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请证。

本病与湿热阳盛体质和饮食油腻甜食习惯有关。

1、肝脾湿热湿热阳盛体质,或嗜食油腻煎炸、甜食等,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肝脾蕴热,上熏于脸部而致。

2、肺经郁热肺主皮毛,如肺经郁热,热熏面颊而致。

1、根据脸部痤疮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或经行病发,经净后脸部痤疮自行隐退。

2、与接触性皮炎、药疹等相鉴别。与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引发的脸部痤疮相鉴别。

1、肝脾湿热经前脸部痤疮崛起皮肤,有时抓破有白色小脂粒溢出,无滋水,无脓血,心情烦躁,大便不调,月经量或多或淋漓不净,经色红,黏腻。苔黄腻,脉细弦而滑。

2、肺经郁热经前脸部痤疮,咽痛,颧红,干咳。经行量多,色红。苔薄黄,舌红,脉细数。

1、改变饮食习惯,忌服煎炸或油腻食品,少吃甜食,饮食宜平淡,易于消化吸收。忌烟、酒。保护脾胃功能,避免湿热蕴结。

2、保护脸部清洁卫生,清洗脸部时忌用刺激性较大的肥皂或洗液。

3、经行脸部痤疮有时瘙痒,患者会用手抓痒或挤出白色小脂粒,一般抓破不留疤痕,如果猛抓猛挤可能损伤皮肤的真皮层,也会留下疤痕的,因此尽可能避免抓痒,如抓破引发感染时可用金银花露涂感染部位。

经行失眠

每遇经前或经行失眠不安为主证,经后睡眠正常者,称为“经行失眠”。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若医治不当,失眠逐步严重,乃至彻夜不眠可发展为精神异常。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心脑失养和心肝火旺而致。

1、阴虚火旺阴血亏虚,心火偏旺,心阴不足,心脑失养而致。

2、心肝火旺久郁伤肝化火,心肝火旺,火旺伤阴,心火益盛而致。

3、心脾失养经前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加上经血过量,心失血养,而致失眠。

1、阴虚火旺经行或经前失眠心烦,经量多,色红,先期,口干咽燥。苔薄,舌尖红,脉细数。

2、心肝火旺经前彻夜不寐,心烦易怒,头痛头胀,乳胀经多。苔黄,舌尖红,脉弦。

3、心脾失养经行或经后失眠,或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心悸忘记,神疲乏力。苔薄,舌淡,脉细弱。









































怎样治愈白癜风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jbtx/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