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为经穴名。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章门是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章同“障”字,门即门户,此穴在季胁下,如同屏障内脏之门户,故名。
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功能: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
主治: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
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
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
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
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一般斜刺0.5~0.8寸,本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
斜刺0.5~0.8寸,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可向腹后壁传导。因该穴所处部位深层为肝脾所在,故肝脾肿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现代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
草根医学
这是基层医生网和基层医生
俱乐部的微家园,是基层
医生交流、学习、互助的
公益性平台!
医学分享
医学必备平台,这里普及专业
发布中医养生爱好者和专业
医师喜欢看的精品文章!
祛斑、祛痘、美容皮肤管理研讨会
一学习内容:课程讲解解决一切皮肤性问题,如雀斑,黄褐斑,红血丝,青春痘,激素脸,点状的真皮斑,扁平疣和老年斑等等一系列皮肤性问题的治疗方法,以及爆客营销方法!
二培训时间:◆时间:年11月22日—23日(21日现场签到)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
三报名方式:◆课程仅交会务费元即可,前排名额有限,请速报名!
◆名额有限,参加学习必须提前登记报名信息方可进入学习场地!◆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