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脏腑的五行生克关系,不断遭到质疑;就算是中医人士本身也未必能够说得清楚;多半从自然界物质变化的现象来加以解释:金属融化而成液体,这就是金生水;可是当初把五行关系引申到人体结构中,只是根据取象比类原则的相似性归属,给脏腑找到了对应关系,所以有人觉得太牵强了,凭什么因为金生水,肺就能生肾?怎么看出生来的,根据在哪里?
五行关系在中医教材中一直不肯舍掉,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不仅是因为要保持它的原生态和完整性,更主要的是在代代相传的中医授业者手中,五行关系还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能说明脏腑之间错综复杂的平衡和转化关系,所以能沿袭至今;而新生代的中医认为,我完全可以舍弃他,当然,临床对人体辨证的切入点的方法很多,但五行所表述的关系还是存在的,不管你用不用,理解不理解,都在那里,就象我们感觉不到地磁场的存在,而地磁场却无时无刻不在圈着我们一样?
人体五行关系到底应该怎么理解?试从金生水的局面破译一下:
有一个练内观的告诉我,金生水就是从两肺有两束光,伴随着太阳膀胱经的路线辐射到两肾,而且因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肾炎的患者,这两束光特别亮;在人体的能量层次有一种光亮度的联系,恰恰是这种光亮度才是能量和信息的精华;是与不是我们先不做探讨,这里只做一个记录,留待以后的科学去研究。
我们先从比较物质一点的层次来研究肺与肾的关系;中医讲肺为水之上源,清肺就是滋肾;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出什么合理性?我们抛开中医理论对肾的论述不谈,现代医学认为,肾能过滤血液中杂质和代谢废物,回收精华,假如血液里面清亮度不够(也就是说血液太粘稠,含氧量少,难以分解代谢掉的大分子物质太多等),按中医的说法就是“浊”,那么对肾来说即是负担,其工作的产品输送出来也是不达标,我们假定这种不合格状态就是“肾虚”;回过头来再看看肺,肺干什么?氧气交换,作为生命中物质代谢的原料,血中携氧供给各个组织器官,目的是为了分解代谢,产生能量作用;肺正是因为在心脏的搏动下(制约作用),肺循环才得到合理的交换;所以心火克制肺金才能生肾水,生者为母,克者为父,缺一不可;因为有鲜活的氧气在血液里,循环到两肾,这样两肾的功能才更有活力;中医还有一个术语叫“血清气和”,血清气和的大部分功劳在肺;所以说清肺就是滋肾,没毛病,临床也是这么干的,上实下虚的,就是胸满肺实肾精空泛,补肾不应,反而要清肺化痰化瘀,这样肾才能充实有活力。
关于从肺辐射出来的两束光到肾,让我联系到主动脉下行和下腔静脉的上行,是不是因为血液流体中能量活力产生出来的辐射光?(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相当于带点离子形成的流体);但是,好像不像所描述的那样,不是一回事。
有一点我们自己可以去体验,深呼吸,大量交换氧气之后,确实能使能量很快的下行,改善两肾的疲劳态,到底是呼吸的推动作用呢,还是多吸收了氧气的血液改善呢,还是因为亮度这种能量辐射的存在呢,反正各个层次的作用都有吧?最终调肺充实了肾,把它们这种联系理解为母子关系也不是空穴来风,确有内涵。
最后总结,肺不清肃、不肃降是生不了肾的,这是由他们所处位置和构造决定的,形成了依存和变化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用五行生克的观点描述,只不过是一种代名词,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本质联系,有些看不到的部分并不是不存在,也许以后就能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