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大作战二

02

第二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骨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使血液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各种类型感染是影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BK病毒(BK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等病毒感染是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其相关因素包括高龄、异基因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处理方案类型、移植前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的应用。

上一期我们学习了BK病毒治疗护理相关的知识,这一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EB病毒。

EBV

EBV

EB病毒(EBV)简介

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为双链DNA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B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95%,唯一宿主是人类,原发感染通常在幼儿时期发生,病毒可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B淋巴细胞中终身潜伏,移植后免疫重建延迟,导致EBV激活,再次激活病毒复制形成EBV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

EB病毒感染可累及身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胃肠道总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EB病毒感染可并发消化道出血或EBV相关性肠炎。EBV的感染传播通常是经口接触,如母亲咀嚼婴儿食物、共用餐具或者接吻;还可以通过性传播、输血、器官或骨髓移植。

外周血中EBVDNA拷贝数连续2次高于1x10^3/mI,诊断为EBV血症;若怀疑EBV相关肠病或膀胱炎,进行粪便和尿液EBV—DNA拷贝数检查,拷贝数连续2次高于1x10^3/mI,并且没有临床相关症状,诊断为EBV病毒血症;对于具有EBV病毒感染相关的肠道或者泌尿系统症状,若拷贝数连续2次高于1x10^3/ml,诊断为EBV病毒相关的肠病或泌尿系统疾病。

中国移动

              

11:27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xgyy/153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