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中草药地榆

--------------------------------------------------------------------------------------------------------------------------------------------------------------------------------------------------

地榆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中药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它来源于野生植物地榆,是这种植物的干燥干多在每年秋天采挖,采挖后去掉泥沙洗净即可入药,入药后的地榆能清热解毒也能凉血止血,但人们在服用它时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出现,而且它在服用时有诸多禁忌。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地榆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中药材,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是它的主要功效,它在日常生活中是治疗人类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以及目赤肿痛的常用药,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把它加清水煎煮后服用,也可以把它切成碎片,如果炒制炒好后直接泡水喝。

2、凉血止血

地榆入药后,不但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还具有明显的凉血作用,能防止人体因血热导致小便带血和大便带血以及鼻子出血等多种疾病出现,另外它还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人们出现外伤出血时把它研成细末,外敷在伤处就能尽快止血。

3、解毒消肿

地榆还是一种能解毒消肿的中药材,它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能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平时人们不小心被毒虫或毒蛇咬伤后就能用它来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捣成碎末,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也可以用它直接煎水服用,能让人体中毒症状明显减轻。

地榆的副作用与禁忌

地榆是一种药用功效出色的中药材,但它性质大寒,人们过量服用后会加重身体负担,容易因体内寒气过重而出现疾病,这是它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另外那些脾胃虚寒和寒性体质的人禁忌服用地榆,他们服用地榆后会引发腹痛或者腹泻。

看过上面对地榆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后,大家能对它的药用功效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在需要时及时服用地榆,但在服用地榆时也不要忽略它的副作用和禁忌,不然服用后也会有不良反应发生。

地榆

名称山枣子、紫地榆、枣儿红

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生于田边、土坎灌木丛中。根纺锤形或细长圆锥形,暗棕色或红棕色。茎直立,上部分枝,时带紫色。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比茎生叶大,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几乎无柄;小叶5~19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夏季茎顶开暗紫红色小花,密集成顶生的圆柱状穗状花序。瘦果椭圆形,棕色。秋、冬、早春采根,除去茎基及须根、根梢,切片晒干。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苦、酸,微寒。

凉血止血,收敛止泻,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出血、带下、痢疾、慢性胃肠炎;外用治烧烫伤。

烫火伤。

药方组成:地榆根适量。

用法:炒炭(存性),研细末,用麻油调成50%软膏,外涂伤处,每日数次,采取暴露疗法

湿疹样皮炎、湿疹、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糜烂感染型足癬。

药方组成:地榆适量。

用法:炒黄研细末,过目筛,用凡士林配成30%的药膏,外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

肠伤寒。

药方组成:地榆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膀胱肿瘤。

药方组成:地榆炭克,食醋毫升。

用法:共煎至30毫升,1日分2-3次服完。每日1剂。

咯血、痔疮出血、子宫出血。

药方组成:地榆30克。

用法: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

崩漏。

药方组成:地榆炭、陈棕炭、黄柏炭、荷叶炭各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药方组成:生地榆40克,紫草20克。

用法:共研细末,加麻油克,调匀,外涂患处,并撒布滑石粉。

精彩视频推荐↓↓↓↓↓

.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zlff/15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