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病篇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是陷入里的热比较重。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

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所以太阳病一罢就不恶寒了,病全陷于里了。而且这个人“不欲近衣”,热得厉害,烦热得厉害。“此为吐之内烦也",这全是因为吐,造成邪热陷于里而为内烦。这个“内烦”,不等于上面的“小逆”,比那个(小逆)厉害。这就说明,本来里边没有病,因为吃吐药,虚其胃气,外边的邪热趁胃虚而入于里了,入于里就变成了阳明病。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脉数”,数主热,一般脉的症候是如此的。那么热能化食,“当消谷引食”,里头要是有热,能吃。所以消渴的“中消证”就是里头热盛,能吃,嗜饥善食,要是有热就能吃。

但是这个不然,“而反吐者",不但不能吃东西,一吃东西就吐,这是什么道理呢?底下就解释了。这是因为发汗发得太过,“令阳气微”,阳气虚于外,就是津液外虚,津液外微而膈气里虚,膈气就是指胃气说的。津液哪来的呢?生于胃,化生于胃,胃为水谷之海嘛。由于发汗夺其外面的津液,发得太多,也影响胃气,所以膈气内虚。

数脉,也不光主热,也主虚,所以“脉乃数也”。数是客热,由于胃气虚、膈气虚,外邪趁膈气虚而动于膈了。这句话很重要了,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发汗太多,外边丧失体液太多了,影响到膈气虚,就是胃气虚。外邪、邪热也趁胃虚而内入于胃。脉所以数,这个脉数是由于胃虛而邪热客之造成的。所以不是胃里真有热,并不是胃气强,所以不能够消谷。

“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这是什么道理呢?就由于胃中虚,而寒饮乘之。“胃中虚冷”这句话的这个“冷”当饮来看,寒饮的饮。由于胃中虚,邪热也往里跑,同时内饮也往胃上跑,所以胃虚,再有饮,非吐不可。所以“故吐也”。

根据上面那个(条)吃吐药而吐,(本条)对吐又有所发挥了,吐,也不说见着人的吐,就是误服吐药所致。吐,(亦可并非因为误服吐药)也有发汗太过,也可导致外边津液夺得太厉害,膈气也为之虚,这时候,客邪、水趁胃气虚而进于胃,也能造成人的吐。

那么后边有这个(类型的)例子,像咱们讲的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都是由于胃气虚,不但邪热往哪去,水饮也往哪去,所以心下这个地方非常的硬,那就是人参证,所以这个时候都要用人参的。后边有,现在属于概论了,没讲证治。

这个虚冷,不是咱们讲的那个太阴病胃虚寒,它(虚冷)是胃虚而寒饮乘之,所以说“胃中虚冷”而致吐。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极吐下”,就是大吐下,用猛峻的药吐下的意思。由于这个病本来是太阳病,在十余日的时候,病有陷于里之势,有传里的样子,所以说“过经”,就是离开太阳病了。由于这个病极吐,吃了峻烈的吐药,所以心下老是“温温欲吐”,吐得太厉害了出现“胸中也疼”,“郁郁微烦”,全是前面吃了吐药之后的那种情况,内烦嘛。这个病已经入内了,这是由于极吐所致。

极吐所致之温温欲吐,胃逆而不降。不应该大便溏,所以搁个“大便反溏”,又“腹微满”,大便溏大概都不腹满,要是腹微满,大便反溏,这像极下所致,就是用了峻烈的下药而造成这种情况。

一问病人,果然是“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在咱们诊病以前,这个病人自己极吐、极下,就是服用峻烈的吐下药,这个大概都指着巴豆。巴豆这个药,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下,而且吐下都相当猛峻。假若要是如此的话,可以“与调胃承气汤”。吐后胃不和,大概都用调胃承气汤。怎么叫调胃承气呢?本来吐后胃气往上逆得厉害,老温温欲吐,吃点调胃承气汤就好。可是不要大(量)吃,这也算是个定法了。一般吐下之后,全要吃点调胃承气汤,才能纳食,要不然是不行的。

如果“不尔者”,如果不是极吐下而成的上面那个症候,这可是柴胡证了,因为“过经”了,由表传入半表半里的情况,那“不可与”调胃承气汤(而可与小柴胡汤)。

就现在这节来看,“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这都(像)是柴胡证。为什么咱们不说是柴胡证,说“非柴胡汤证”呢?就由这一点。

所以说临床辨证很重要。病人老是温温欲吐,柴胡证是“心烦喜呕”而不是“温温”。温温,是愠愠,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愠就是烦恼,难过得很老想吐出去才好。小柴胡汤证没有这种(温温)情况。由于病人老有温温欲吐的情况,参考腹微满、大便溏,所以才知道是极吐下所致而不是柴胡汤证。一问果然(这样),那就是与调胃承气汤。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临床问病得详细点。如果病人说哎呀我老要吐,又有胸中痛,这都是柴胡证,那马上用柴胡汤,那不对,得仔细。“心烦喜呕”是柴胡证,喜呕就是好呕,呕频繁的意思,但不是温温欲吐的情况。所以古人的文字也有个障碍,咱们掌握得不好也不行。温温欲吐,是烦恼得很,什么也不能吃。我们没有观察到吃吐药的人,吃吐药的人,什么也不能吃,就像前面讲的,“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好一点,但是也不能吃热东西,“欲食冷食”,可是早上吃,下午晚上也会吐。三四日,药力过去了点。

吃吐药都有这个情形。怎样治疗呢?“与调胃承气汤”,不止于治病,是调理胃气,胃逆而不下,调胃承气汤一方面祛热,一方面使胃气不上逆。

这一段的文字挺不好懂。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规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实)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太阳病六七日”,这也是要传里的时候。四五日,它要传半表半里,六七日它要传里了。可这个时候,表证还有,这指表热说的,还有外热。可是“脉微而沉”,有表证脉应该浮!脉微而沉者,沉为在里;脉微,血液有所阻碍,里有所结,结实很深了,所以脉沉微。

最初里头要是实,脉虽沉而不至于脉微。脉微而沉,结的程度相当深了。后头有结胸脉,结胸就是里实得很厉害的病了,结胸脉是寸脉浮,关脉沉。那么结实如此之深,依法应该结胸,而反不结胸,没结在上头。

“其人发狂者”,这与前面讲的桃核承气汤都是瘀血证,(但)不一样。那个是如狂,这(抵挡汤)发狂,比那个(桃核承气汤)凶,其人发狂,干脆就是发狂,就是现在精神病那个样子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不只是热结的问题,这是血结的问题了。“以热在下焦”,就是热和血结于下焦。结于下焦的部位呢?“少腹当硬满”,小肚子应该硬满,结在那个地方了嘛。可是小腹硬满有两种问题:一种小便不利,影响到膀胱蓄水,所以小腹也硬满。如果是小便自利,那与水没关系,纯粹是瘀血的问题了,所以“下血乃愈”,这是瘀热结于下。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古人看问题未必真。这瘀血哪来的呀?古人认为下边的血,受了邪热就结在那个地方,这是有问题的。瘀血证据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大概总是这种(情况)的多,病人平时就有瘀血,旧有瘀血,瘀血在少腹的地方最多了,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静脉有所瘀滞。因人老是站着坐着,液体就下,我们看看解剖生理学,在盆腔这个部位就是膀胱、大肠这地方,有很多的静脉血管。所以打架怕踢伤小肚子,踢伤了就会出血不止。所以古人叫这个地方为血室,这是指男人,女人就是指子官了。瘀血沉淀在少腹最容易、最多了。

平时就有(瘀血),但是没有其他的诱因也不发作,偶尔赶上外感了,得了伤寒发生太阳病的时候,要传里的时候,也可能瘀血证发显出来,人就发狂,这时候用桃仁承气汤或者抵当汤,就得看情形了。

如果是病比较重笃,瘀血难攻,用抵当汤的机会多。如果这个人病症不那么严重,像桃核承气汤,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也不是硬满。这个(抵挡汤是)少腹硬满,结的东西也坚固,那个(桃核承气汤)急结而已。桃核承气汤,其人如狂,有时还下血,这个(抵挡汤)绝不下血,所以这个(抵挡汤)瘀血证比较项固,只是用桃核一味是不行了,所以他搁水蛭、虻虫。同时也不用甘草。

甘草这个药缓啊,它不但缓症之急,急迫的症候要用甘草,甘草也能缓药力。所以大黄、芒硝搁一块儿则泻得重,加上甘草就叫调胃承气汤,你看它们两个(大黄、芒硝)挺厉害,加上甘草它能缓药力。想大力地驱瘀下血,甘草它不合适,所以(抵挡汤)把甘草去掉。

当然,(抵挡汤主要是)为了祛瘀血。热不像桃核承气汤,所以把芒硝也去掉。搁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水蛭、虻虫这两个药,作用差不多,都是驱瘀之中兼有解凝的作用,所谓解凝就是对“结得结实”能起作用,医疗作用就是祛顽固陈久的瘀血,我们要用水蛭、虻虫这类药物,或者像干漆、?虫,都起这个作用,要比桃核、丹皮有力量。所以叫抵当汤,抵当汤就是非它不足以抵当的意思。重一点的瘀血,得用这个(抵挡汤)驱逐。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这就是血与水之辨。

“太阳病,身黄”,这是黄疸证,有一种血性黄疸,在临床上也是遇得到的,你不祛瘀血,这黄也是去不了的,这不是一般的黄疸。

“脉沉结”,沉者为在里,结,就是结代的结,脉停间歇,由于里有所阻碍,所以脉沉而结。

“少腹硬”,跟我们前面的少腹硬满是一样,就是里有所结了,在下焦。

“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如果小便不利,膀胱蓄水也能使得少腹硬,那你就别考虑往血上治疗,利小便就行喽。

“小便自利”,所以少腹硬有两种情况:瘀血证,轻者急结甚者硬满,这是瘀血则小便可自利;小便要是不利则是水。

所以这一段是蓄水、蓄血的辨证。如果小便自利,其人如狂,从发狂看出瘀血证十有八九影响脑系,这在临床上要注意了,有很多特殊的头痛、癫狂、以至于癫痛,属瘀血证的都不少,我都治过。所以瘀血证最影响头脑。“其人如狂,血证谛也”,这是清清楚楚的瘀血证,要用抵当汤。这就是深入地来说明少腹硬满之蓄水还是蓄血的鉴别方法。这很重要,要是蓄水证当瘀血证来治,那就坏了。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这段也很重要。“伤寒有热”,就是表不解而有热。有两个问题,以前咱们讲过了,里有停水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表不解,伤寒有热非得利尿祛水气才能解表。那么有瘀血也影响热不解,道理是一样的,里有所结,里气不通畅,影响到内外也不条达。这是互相影响的。古人有个比方:“欲进南风当通北”,北边儿你不打开,南边风进不来。这是物理的关系,像一个东西(如壶里、简里的水)想往外倒,要有个小眼儿(窟窿眼),要是有个眼儿往外倒就痛快。

里气不通则表气也闭塞,所以发汗没用。

本条开头搁个“伤寒有热”,这不是白搁的。后面还有一节,说是“病发热十余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条),有那么一条咱们还没讲到那呢。由本条的“伤寒有热”,你能体会到“虽脉浮数者,可下之”,病人就是发热,虽然脉浮数,那也不是表证,可以下。假如说下后,脉数还不解,说明这个热还不退,那你要用抵当汤,那是瘀血。(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合热则消谷善饥,瘀血、瘀热也能导致嗜食,所以咱们治嗜食证也有用抵当汤的机会,当然也有用桃核承气汤的机会。所以研究这个书,你总得把这一块儿搞清楚,在临床上才能够联想到这一切,不然的话是不行的。(如果不搞清楚瘀血、瘀热也能导致嗜食)我们遇着一个“嗜食”证,也想不起来“瘀血”证。那一段(瘀血导致嗜食的条)没讲呢,等讲的时候咱们再详细谈。

这一段有这么个问题,表证不解热不退,有蓄水和蓄血两种问题。蓄水就是小便不利,或者里面有停饮,这在前面讲很多了;这一段就是里头要是有瘀血证,也有(如同蓄水)一样的情况(导致表不解)。“少腹满,应小便不利”,小肚子满,如果蓄水的话,应该小便不利,所以伤寒热不解。“今反利者”,那就不是有水的问题了,“为有血也”,为有血也影响伤寒有热而不解。文章非常的简,这个精神(蓄水、蓄血之辨别)你如果不注意还看不出来。

“当下之,不可余药”。“不可余药”大家的解释有些(注家的注释)是一点药也不要剩,连渣子吃,开的是丸药,(我认为此种注释)那是错的,应该是不可用其他的药。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伤寒有热,没汗的伤寒而热不退,若采用再发汗或其他治疗,那是错误的。不要用其他的药啊,得着眼在“为有血也,当下之”。这个“下”,不用抵当汤而用抵当丸的道理,因为这症候不那么急,不那么剧烈。你们看,这个人也没有如狂也没有发狂,只是热不解而已,所以不要大攻。

用抵当丸,丸药跟汤药的药物是一样的,但分量小。虽然是丸,也是用煎法,跟汤药是一样的,你们看看后面就知道了。上面那个(抵挡汤)水蛭、虻虫各三十个,这个(抵挡丸)各二十个,用量(相比)要小;桃仁(相比)稍多,二十五个,那个(抵挡汤)二十个;大黄(两个方子的用量)一样。可是每次服的少多了,那个(抵挡汤)分三次服,这个(抵挡丸)分四次,药量少,次数多。看看底下说明就行了,“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升,煮一丸”,还是汤药,也不搁蜜什么的,药搁到一起,把它捣碎。因为桃仁跟杏仁一样是油性东西,药搁一起一捣,它也黏糊,所以把它分成四份,丸成四丸。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不是连渣子吃。你们看有的注家说“不可余药”是连渣吃,因为病重,这是瞎说八道。

就是“伤寒有热”这一句话贯穿起来的,用其他解热药不行,只能够下瘀血。由于病不那么峻烈急迫,所以用丸药,用的量非常的小。所以病有轻有重,用药的药量也是有大有小,这在临床上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晬时当下血”,醉时就是一周(一天24小时),古人说十二个时辰,现在就是二十四小时,你头天晚上吃,第二天准见血。晬时当下,如果不下,再吃,再吃第二丸。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承上条蓄水说的。“小便利者”,里头也能停水,“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因为饮水多,胃里头存水,胃存水则心下悸。这在《金匮委略》里有,说“病人饮水多,心下有留饮,甚者则悸,微者短气”。为什么太阳病饮水有这个情形呢?平时有没有?平时差得多。得病的时候,胃总而言之较正常人消化水谷的能力差,所以,小便挺多。像五苓散证就这样子。什么时候(都想)喝,越喝越渴,喝得多了,胃停水,就要心悸,停得多,心下悸。

“小便少者”,如果小便少,那样的膀胱蓄水一定“苦里急”,里急就是少腹里急,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少腹满。

那么这就是说里有蓄水,有这么两种症候。不是由于饮水多心下悸,那也是停饮,胃有蓄水。如果膀胱蓄水,一定少腹满而里急。里头停饮,(对)太阳病有影响,前面讲很多了,在辨证上这也是挺重要的。要是胃蓄水,绝对是“厉害的心下悸,轻者说要短气”,这个前面也都有了。那么要是由于小便不利造成下边蓄水,就是膀胱蓄水了,一定少腹里急,小肚子发硬满。

我们再讲几节太阳篇下,太阳病我希望在2月份里头讲完,因为挺多,咱们多讲几节,前面的几节都很短,讲完了太阳篇做一个总结讨论,这很重要,你看(太阳篇)做个总结,别的(篇章)你再总结就容易得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zlff/153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