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各位家长:辅导孩子语文作业时,哪一部分容易让你崩溃?成语绝对能占一席之地。
看看这位爸爸,他就被儿子作文里的成语震惊到了。
孩子写道:
我的爸爸是一个争强好色的人,每天都很忙碌,干着禽兽不如的工作,晚上才能陆陆续续的回家。回家后像恶狗扑食一样跑到餐桌上,倒上一杯美酒加尿,有恃无恐的喝着,可以说是满面膀胱。看到他累得猪狗不如的样子,我也是喜极而泣。
明明儿子是心疼爸爸工作辛苦,为什么偏偏把爸爸写成了一个猥琐的样子。
其实,我在陪孩子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也曾有相似的经历。
孩子学了不少成语,但一做题或者写作文就张冠李戴。
在走过了一段弯路,请教了老师后,我才明白:学好成语不靠死记硬背,而是靠“用”。
要知道成语贯穿整个语文学习,正确运用成语,提升孩子的成语水平刻不容缓。
01
用错了成语
笑话百出
对于成语,有的孩子弄不清楚其中的含义。解释来解释去,就是没说到点子上。
难怪孩子在组词填空、写作文或者说话时随意引用时闹了笑话。
从睁大双眼到混合双打,就是没想到文武双全、才貌双全。
爸爸只是让女儿用一个成语形容自己很开心,但女儿的回答却把爸爸送走了。
爸爸内心os:有点孝,但不多。
考试时,孩子看着监考老师默默地写下了两个成语:笑里藏刀,怒目圆睁。
看图猜成语更是脑洞大开,“对牛弹琴”写成了“顶牛弹琴”,“一叶障目”写成了“树叶盖脸”,“一箭双雕”写成了“一箭扎两”,“井底之蛙”写成了“大桶扣蛙”。
牛和青蛙说:我太难了。
成语成语,孩子头疼,家长渡劫。
其实,成语不仅仅是注重数量,更要了解背后的故事。
对于成语的学习,家长们是时候摒弃不科学的方法了,否则不只是闹笑话这么简单了。
考试中,如果孩子在考试时经常搞不懂成语的意思,因为这些常识性的错误而扣分就得不偿失了。
02
用对了成语
锦上添花
年以后,语文越来越重视对成语的考查,成语贯穿了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
有时候,在成语填空、看图猜成语、成语释义中,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有时候,成语会在阅读题里出现,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成语。
成语成了孩子必定要过的关卡,也是给作文锦上添花的密钥。
毕竟作文的分数占比很大,作用举足轻重。如果作文让人眼前一亮,就会深得阅卷老师喜欢。
所以学好成语,无疑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大有帮助。
除此之外,学好成语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有好处。
就像《中国成语大会》的很多选手是学霸,从小喜欢成语。
比如彭敏与李剑章组成“PM2.5”组合,在《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中获得总冠军。
小时候,他喜欢一边看动画片《成语故事》,一边读成语词典。
长大后,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现在,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
他曾为了参赛用4个月时间将一本《成语词典》翻烂,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分理解成语内在的东西。
比赛中,在只有三个提示词的情况下,他说出了正确答案。
赛后,他收到多个节目组邀约。
无论是工作还是出书,他都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说:学习成语,是一件寂寞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瘾的事。
可见,学习成语过程中,孩子不仅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让孩子知古鉴今,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创造性思维。
学好成语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逻辑思维,提升语言水平。
还可以增加文化底蕴,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事业的成功增加筹码。
所以,让孩子好好学习成语吧。
03
四个方法
教孩子学好成语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又文说:希望孩子学习成语,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把当做推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同样,作为家长,首先就要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
然后,用对方法,和孩子一起用成语打开孩子人生的一扇窗。
①了解背后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只有了解成语背后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记忆、理解成语。
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来源,教孩子成语故事。
比如:
来自古书记载:不耻下问、指鹿为马、不露声色……
来自古代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画饼充饥、惊弓之鸟……
来自名著故事:赞不绝口、棋逢对手、范进中举……
来自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闻鸡起舞……
其实,成语故事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②二次演绎
初学成语,不必强行让孩子记住成语本身,而是利用各种方式演绎出来。
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把故事复述一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表达以加深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明白、不理解的随时可以探讨。
③生活中引导
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场景引导孩子学习成语。
比如孩子在搭积木,中间不想搭了,就告诉孩子这叫半途而废。最后孩子坚持了下来,这叫持之以恒。
本来已经成功了,孩子又放了一块积木,结果所有积木都倒了,这叫画蛇添足。
用生活中有趣的例子来教孩子体验成语,效果事半功倍。
④游戏中学习
填鸭式的学习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动手又动脑。
成语接龙——可以用成语卡片玩接龙,从简单的成语开始,直到接不下去,再开始新一轮接龙。
成语宫格——也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成语,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猜成语——可以根据图画或者家长描述,让孩子在看图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联想,锻炼孩子的大脑,更好地完成记忆。
其实,玩法还有很多,快带孩子玩起来吧。
04
《洪恩成语》
让孩子告别枯燥
最后,为大家推荐又好用又有效的《洪恩成语》App。它特别适合刚开始学习成语的孩子们,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很吸引人。
精美的画面、趣味十足的成语故事、趣味互动,让孩子深入理解成语、应用成语。
在这里,成语从此不再难懂难记。
App里包括玩、读、练、讲、拓、说6大功能板块,不仅让孩子能够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意义,还引导孩子学会在生活场景中如何去应用成语。
①玩:趣味互动,强化记忆
里面有多个场景,有的人做着同一件事,但是工具不同。
孩子通过观察,找到与所学成语有关的场景,盖上印章。
②读:经典故事,初步理解
这个板块用生动的语言,将成语故事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讲出来。
让孩子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轻松理解成语的含义。
③练:多维练习,深入理解
听完故事,下一步就要认识字形字义了。把成语中的每个字放到宝箱上正确的位置吧,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宝箱。
孩子通过回答宝箱里问题,检验看故事的效果。
④讲:深度讲解,举例运用
真人老师配合故事动画进行深入讲解,并用现实生活举例,告诉大家成语是如何运用的。
⑤拓:相关成语,海量拓展
学会了一个成语,再来玩成语接龙吧。
依次选择与上一个成语尾部相同的字的成语,让火车顺利通行,然后仔细听系统读一遍。
⑥说:口语表达,精准识别
这个板块就是要让孩子大声读出来,读对了还有小爱心奖励。
在完成这几个板块以后,大部分孩子对每一个成语都是有比较深的印象的。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指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集成,其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密码,更传递了中国人千百年锤炼后留下的处世哲学及世界观。”
当孩子刚接触成语时,请家长们多一点耐心,做一个领路人。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解开成语这个密码,让最美的中国成语引领孩子说出优美的话,写出优美的文章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