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患者为8岁女孩,排尿和肠蠕动时出现头痛、呕吐症状。血压升高/94mmHg。尿和血去甲肾上腺素(NMN)升高,分别为mmol/d和22nmol/L。
超声示:膀胱顶部不均质肿块,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部丰富血流。
MRI表现:
冠状T2WI:膀胱顶部略高信号肿块,边界较清楚,信号不均匀。
T1WI压脂:稍高信号肿块(与肌肉相比)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膀胱上壁略不规则,未见明显腔内肿物。
大体病理:肿瘤呈实性、棕红色,切面血供丰富,内呈分叶样,颜色混杂。
镜下: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呈巢样分布,周围可见丰富的血管网。
(病例来源:UrinaryBladderParaganglioma.RadioGraphics;35:–)
膀胱副神经节瘤
约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在膀胱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0.05%。
起源于膀胱壁内交感神经链嗜铬组织,可发生在膀胱壁任何部位,多为单发,前、后壁和顶壁多见,三角区少见。
可以是功能性(分泌儿茶酚胺),也可以是无功能性的。
中青年女性多见。症状:头痛、心悸、出汗;阵发性高血压(排尿时或排尿后);无痛性血尿。
本病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且在尿中浓度明显增加。
影像表现:粘膜下,边界清楚,实性,富血供肿块。10%可出现外周钙化。CT上表现为实性肿块,均匀强化。MR:T1WI呈相对略高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示弥散受限,呈高信号。肿瘤坏死在膀胱副神经节瘤很少见。
鉴别诊断:
膀胱癌(年龄较大,形态不规则,腔内充盈缺损);
平滑肌瘤(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横纹肌肉瘤(儿童、男性多见,形态不规则,恶性征象);
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
男,43岁,左下腹疼痛。膀胱左侧壁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轻度强化。
术后病理:平滑肌瘤。
中科医院专家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