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7-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ofASCO(BOA)eventinChina”。2天的时间,解读了35项研究摘要,12场专家点评,4个研究进展述评。来自全国各地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回顾研究进展,共同探讨和交流这些研究对我国临床实践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BOA会议全程网络直播,线上将近1万名学者观看会议的精彩内容。为快速方便地分享国际最前沿研究信息,带来系列深度报道,以下分享BOA会议各大专场精粹。
血液/淋巴瘤专场
本专场上,上海医院郭晔教授解读了3项血液学领域研究,医院黄慧强教授以“惰性淋巴瘤治疗思考”为题进行专家述评。
BR对比R-CHOP/R-CVP作为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BRIGHT研究5年随访结果
BRIGHT研究设计如下:
结果显示:BR组的PFS、EFS和DOR均显著优于R-CHOP/R-CVP组,且对比R-CVP具有更大获益;MCL亚组患者有更强的获益。两组OS无显著差异;总体安全情况与既往报道相同,除了BR治疗组的第二肿瘤发病率更高。
黄慧强教授述评1.惰性淋巴瘤/MCL的一线治疗,R-CHOP和BR都是比较好的免疫化疗方案;2.FL,滤泡性淋巴瘤,R-CHOP还是不错的选择;
3.MCL,套细胞淋巴瘤,BR方案可以作为一种优先的选择吗?
4.BR与R-CHOP方案,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对于老年惰性淋巴瘤/MCL治疗,必须确定治疗目标,避免过度治疗;少数年轻患者需积极治疗,避免治疗不足。总之,必须在遵循循证医学基础上,作高度个体化的处理。
博舒替尼对比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FORE试验的初步结果报道BFORE试验的研究设计如下:
结果显示:BFORE研究达到了首要终点,博舒替尼组的12个月分子学缓解率显著优于伊马替尼(47%VS37%;P=0.02);博舒替尼组对治疗的反应较早;低剂量(mg)有更好的耐受性,且同样可以改善结果;安全性与既往数据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事件;博舒替尼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
早期免疫化疗失败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HLA相合的同胞供体或非血缘相关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比较: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分析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早期治疗失败的FL患者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为34-50%)。本研究显示:自体HCT及MSD异体HCT有较好的5年生存率(70%);MUD能取得较好的疾病控制,但较高的非复发死亡导致患者的生存较差;与历史对照相比,MSD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更高的总生存率,因此,对于早期治疗失败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应强烈考虑采用。
专家述评CIBMTR回顾分析结果提示:1.对于早期复发FL,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自体移植和同胞供者异基因移植(5年OS:34-50%——AUTO/MSDAllo-HCT70%);自体移植时机:第1-3次复发,缓解后;
2.老问题未完全解决:ASCT复发率高,Allo-SCT治疗相关死亡率高;
3.临床应用思考:先SCT,复发再考虑MSDAllo-SCT,可以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
4.ASCT+新靶向治疗,包括Ibrutinib,CAR-T,PD-1等,疗效有望提高,在中国MUD-AlloHCT仍需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
头颈肿瘤专场本专场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志铭教授解读3项头颈肿瘤领域的研究,郭晔教授进行专家述评。
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来自ECOG-ACRIN癌症研究组的E试验生存分析结果E试验的研究设计如下图,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
两组的总生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化疗+贝伐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mOS分别为12.6mvs11.0m,P=0.13,HR0.84(95%CI:0.67-1.05)。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OS比预期的要长(潜在因素:支持治疗,患者选择,HPV+增多,使用方案,二线治疗);尽管主要研究终点未达到,贝伐珠单抗组取得了较高的1-,2-,3-,4年OS率;毒性反应在预期范围内;贝伐珠单抗治疗相关的5级出血事件在治疗开始的6个月内发生率较高;加用贝伐单抗提高了PFS和应答率;即将开展生物标记分析;针对VEGF途径的靶向治疗在SCCHN患者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郭晔教授述评这一研究的作者认为:应该继续在SCCHN患者中进行靶向VEGF通路治疗的研究。郭教授指出该研究存在以下缺点:对照组并非标准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改善了ORR和PFS,但同时增加了毒性;研究缺乏生活质量数据的比较;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为抗EGFR+抗血管生成?
RCT研究:化疗或放化疗后仍有血浆EBV-DNA的鼻咽癌患者继续予以辅助化疗能否获益这一研究来自中国香港,研究入组流程图如下。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
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的无复发生存无统计学差异,HR0.92;95%CI:0.51-1.66;P=0.79。该研究显示,放疗后EBV-DNA水平是强的预后因子,吉西他滨-顺铂作为辅助化疗可耐受;中位随访6.6年时数据显示,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未能改善无复发生存或总生存期;在本地人群中,放疗联合顺铂同期化疗仍是局部进展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专家述评放疗后EBVDNA阳性但患者确实是高危人群,但为何不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呢?研究中存在以下多个疑问:辅助化疗方案是否合适:姑息化疗是否等同于辅助化疗?EBVDNA的水平是否需要作为分层因素进行随机?例EBV阳性的患者,仅有例(48%)入组,会不会存在选择性偏倚?试验组中仅有50%的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辅助化疗,会不会存在治疗强度不足?观察组的HR假设为2,导致样本量魅族仅为52例,是否过于乐观?
接受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对比顺铂每周方案或三周方案的Ⅲ期随机研究(W3W)这一研究设计如下,主要终点为明确放疗同期应用顺铂每周化疗组局部进展期HNSCC中的局部控制是否不劣于三周方案。
结果显示:顺铂每周方案并非不劣于三周方案;三周方案优于每周方案;顺铂(mg/m2)三周方案应该作为局部进展期HNSCC患者RCT的选择。生存方面,三周方案中DFS和PFS有提高趋势;本研究无生存分析检验效能;事件数少,随访期短。毒性比较:3周方案的毒性反应与既往报道类似(INT-77%,W3W-85%),而且急性毒性反应大多可以缓解;严重晚期毒性反应发生率低(12%)。W3W研究存在的不足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每周顺铂组的用药剂量;数据主要来源于辅助性CRT;数据不足以支持生存分析。该研究是第一个针对该问题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因其为单中心研究,治疗决策过程均一,患者人群均一。研究提示,在局部进展期HNSCC治疗中,顺铂三周方案与放疗联合在减少局部复发方面优于每周方案,但增加了严重急性毒性反应。
专家述评郭教授认为,研究并未真正解决这一临床问题。该研究中,87%的患者为口腔癌,93%的患者接受辅助同期放化疗,但剂量限制性毒性的发生率反常:在这一研究中3-4度口腔炎的发生率为17%,远低于INT研究(62%)和EORTC(41%)。
最后,郭教授指出,传统的头颈部肿瘤采用放化疗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未来,免疫治疗将会扮演重要角色。未来,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药物,尝试联合治疗手段,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