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医院肿瘤外科妇瘤组成功完成一例罕见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从患者体内取出一个体积为32*27*25cm的瘤体。目前患者状态良好,正在恢复之中。
腹部隆起像孕妇
人到中年都会面临身材发福走样的窘境,很多人不以为然。家住杭锦后旗48岁的李女士腰围日渐增粗,腹部渐渐隆起,好像怀有已足月快要生产的身孕。医院检查后发现,实际上“怀”的是一个大如篮球的肿物。随后李女士入住医院肿瘤外科进一步检查治疗。经术前检查发现,李女士患上了多发性子宫肌瘤,且其中有一个巨大的肌瘤体。
(术前腹部影像)
“大概是在年时,肚子就在一点点变大,但由于我本身就胖,之前体重斤左右,也没在意,大家都说我胖在了肚子上”李女士这样说到。其实,早在四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她就被查出腹部有肿物,因自身较胖且并无不适,自以为是发福现象,所以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2个小时切除巨大肿瘤
考虑到李女士的肌瘤过大,且肿瘤标记物值偏高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6月25日,市医院肿瘤外科妇瘤组史梅英主任医师、李彦芳主任医师、乌音嘎主医院教授协助下完成了瘤体切除术。据乌音嘎大夫介绍,因患者肌瘤较大,血管丰富,肌瘤蒂部血管粗达7*6*5cm,只能将巨大肌瘤分次分块切下取出,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手术难度较大。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这个体积为32*27*25cm的巨大子宫肿瘤被全部切除,手术成功完成,患者目前正在恢复当中。
(术后查房)
据有关资料显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整个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女性过了中年,大约5人中就有1人子宫上长肿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和卵巢分泌的女性激素有关。子宫肌瘤最常发生在生育期年龄,30-50岁最多见,子宫肌瘤的体积一般是几厘米大小,但如此巨大的肿瘤实属罕见。
资料链接子宫肌瘤被称为“妇科第一瘤”,30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为20%,40-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70%以上。
一、什么是子宫肌瘤呢?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的表现有月经不调、疼痛、腹部包块、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白带增多、贫血和心脏功能障碍等,会引发不孕、流产等等。一部分患者并无症状,常在妇科普查时才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为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根据肌瘤所在子宫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壁间、浆膜下、粘膜下及阔韧带内肌瘤。
二、什么原因引起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生育期内分泌功能紊乱者。子宫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泌不正常,是导致子宫肌瘤的最普遍原因。
三、子宫肌瘤有什么症状?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静脉丛充血与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性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激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下腹包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可从腹部触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脱出于阴道外,患者可因外阴脱出肿物就医。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样白带。若有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溢液。
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5、其他:常见下腹坠涨、腰酸背痛,经期加重。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四、子宫肌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多无困难。个别患者诊断困难,可采用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应注意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以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子宫畸形等鉴别。
五、应该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1、避免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次数多会导致子宫肌瘤,因此夫妻双方应积极采取避孕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2、注意调节饮食:子宫肌瘤和雌激素水平高有很大关系。因此妇女应该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医院复查:如果发现子宫肌瘤,一般应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年龄较大的妇女,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绝经后又有阴道流血应警惕是否发生肉瘤变性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4、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情绪对于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5、月经过多者应积极纠正贫血,预防贫血性心脏病、心肌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来源:医院
点
阅读原文直接进入预约挂号平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