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定义: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

概况:膀胱癌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为移行细胞,年WHO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联合建议用尿路上皮一词代替移行细胞一词,以区别于在鼻腔以及卵巢内的移行上皮,使尿路上皮成为尿路系统的专有名词。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尿路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癌,其他罕见的还有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膀胱类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以上,通常所说的膀胱癌就是指膀胱尿路上皮癌,既往被称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原因:膀胱癌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与一系列职业或职业接触有关。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与膀胱癌相关的职业有铝制品、煤焦油、沥青、染料、橡胶、煤炭气化等产业。

癌前病变:有研究报道,膀胱白斑与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发生相关,可视为膀胱癌的癌前病变。

1)膀胱白斑——膀胱白斑病为少见的膀胱内病变,好发年龄40岁左右,女性多见。该病表现为膀胱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一般位于膀胱三角及颈部,偶尔可侵及整个膀胱黏膜。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不易与慢性膀胱炎鉴别。膀胱白斑是正常尿路上皮对毒性刺激的一种反应,为癌前疾病或预示着在膀胱其他区域存在恶性病变

2)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成Brunn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其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发病特点。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疾病有关。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等位置较易发生,根据膀胱镜下病变形态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以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慢性炎性反应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4种类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可能,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临床上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腺癌最常见。腺性膀胱炎患者如果出现腺瘤样增生病变,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腺性膀胱炎伴非典型增生和细胞结构紊乱是癌变的征兆。

临床表现:大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时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1天至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有时患者服药后与血尿自止的巧合往往给患者“病愈”的错觉。有些患者可能在相隔若干时间后再次出现血尿。血尿的染色由浅红色至深褐色不等,常为暗红色,有患者将其描述为洗肉水样、茶水样。出血量与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大小、范围和数目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发生肉眼血尿时,肿瘤已经很大或已属晚期;有时很小的肿瘤却出现大量血尿。有些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内有肿瘤。有10%的膀胱癌患者可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而患者无明显的肉眼血尿。这多由于肿瘤坏死、溃疡、膀胱内肿瘤较大或数目较多或膀胱肿瘤弥漫浸润膀胱壁,使膀胱容量减少或并发感染所引起。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而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诊疗计划:对于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考虑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膀胱癌。综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结合症状和查体做出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11)一般检查——包括尿常规检查、尿脱落细胞学、尿肿瘤标记物等。

2)影像检查——包括腹部和盆腔超声、CT、MRI检查及尿路造影检查等。

3)特殊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

4)外科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用膀胱灌注治疗预防复发。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和膀胱鳞癌、腺癌患者多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有些患者可以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也可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的方法。转移性膀胱癌以化疗为主,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VA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和GC(吉西他滨+顺铂)及MV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顺铂)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40%~65%。

5)预后预防——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可能会降低发生尿路上皮癌的危险。约70%的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术后膀胱内灌注卡介苗或化疗药治疗可使复发率降为25%~40%。常用的灌注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噻替派、羟基喜树碱等。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60%~70%。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外科,是国内唯一开设有胎儿外科、小儿外科、女性外科、泌尿男科等专业的综合性外科。在诊断治疗:小儿先天性畸形、女性盆底及下尿路疾病、妊娠合并外科疾病、肛直肠疾病、甲状腺疾病、性发育异常与生育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特长。

本院女性泌尿特色诊疗技术:

1)高清电子腹腔镜诊疗技术——对于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妊娠急腹症患者,早期行高清电子腹腔镜探查手术,可有效预防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胎儿流产率。

2)高清电子输尿管镜取石技术——对于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尽快行高清电子输尿管镜下,输尿管取石术,可有效预防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保证孕妇生命安全,降低胎儿流产率。

3)窄光谱电子镜膀胱癌筛查技术——对于不明原因长期反复血尿或潜血尿阳性者,采取窄光谱电子输尿管镜与膀胱尿道镜检查技术,筛查尿路肿瘤。

4)高清等离子电切技术——对于诊断明确,可能与膀胱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早期)等病变,采取经尿道窄光谱电子成像等离子电切,有效提高膀胱增生性病变治愈率。

5)自体肌瓣尿道括约肌成形技术——对诊断明确的压力性尿失禁合并排异反应过敏患者,采取自体腹直肌瓣尿道中段悬吊技术治疗,有满意效果。

6)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带术——对诊断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患者,采取进口TVT、TOT、TVT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10年治愈率%,无一例膀胱尿道损伤并发症发生。

7)物理治疗——引进有体外深部电磁波治疗机、经阴微波治疗仪、经腹会阴低频治疗仪,对缓解盆腔疼痛有明显疗效。

8)介入治疗——采取超声-X线3D立体定位痛点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女性盆腔疼痛、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失禁等疗效满意,达国内先进水平。

女性泌尿专科人才

刘国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特长:盆底尿生殖膈相关疾病与生殖器官畸形

张世林,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特长:妊娠合并泌尿系疾病与两性发育畸形

朵永福,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特长:女性泌尿生殖道瘘与男性生殖障碍

李杰荣,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特长:女性盆底下尿路疾病与泌尿系肿瘤

王剑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特长:排尿异常与生殖器官畸形

李春景,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特长:泌尿系积水与生殖器官畸形









































羊癫疯急救的治疗
最开心生活细节排行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cxzd/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