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54(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我国剖宫产率相对较高,CSD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CSD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再次妊娠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诊治共识或指南,为规范CSD的临床诊疗行为,指导临床工作,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经讨论形成了此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涵盖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CSD术后再次妊娠的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治疗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妇产科杂志年第三期。
治疗
目前,CS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通常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适用于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临床表现、目前无生育要求、拒绝接受手术患者的短期治疗。目前推荐使用3个周期,可改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但对促进憩室愈合无作用,停药后症状复发率高,多数学者建议将其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另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案的报道;由于目前药物治疗多为个案报道,因此长期应用的疗效仍需观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诊断为CSD且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有治疗需求。
2.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
通过切除或烧灼憩室内异常的黏膜组织和扩张增生的血管,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需同时加厚子宫切口处组织的厚度。
3.手术方法:
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以微创手术为主,包括宫腔镜手术、腹腔镜(可联合宫腔镜)手术及阴式手术。
(1)宫腔镜手术:通过切开阻碍经血流出的憩室下壁组织及电凝破坏憩室内的内膜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术中可同时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等。适用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3mm的CSD患者。此种手术的优点为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改善率可达80%。但由于宫腔镜电切术无法修复子宫局部的缺损,甚至使子宫瘢痕处更加菲薄,再次妊娠时需警惕子宫破裂的风险。术中操作时建议联合超声监测,可有效避免子宫穿孔、膀胱损伤及子宫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如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3mm可选择宫腔镜手术,但应充分告知,再次妊娠时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如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3mm,不推荐宫腔镜手术。
(2)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3mm且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腹腔镜视野广,能全面探查盆腹腔情况;首先分离粘连,充分暴露并下推膀胱,在宫腔镜指引下行透光实验准确定位CSD憩室的部位,充分切除憩室并修复子宫缺损。与单纯宫腔镜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够修复、加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的肌层,同时能一定程度纠正子宫的倾屈度。此种手术治疗CSD的有效率高达95%。缺点为缝合时组织对合困难,需要由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另外,此手术术后需避孕等待切口愈合后才可再次妊娠;且愈合时有不确定性,仍有再次形成CSD的可能,术前需向患者充分告知。腹腔镜下"折叠对接缝合法"是1种改良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此方法在保留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完整性的基础上修复憩室,相比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可有效缩短术后避孕时间,同时由于腹腔镜操作过程不与宫腔相通,降低了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尤其适用于部分年龄较大且生育要求迫切的患者。
(3)阴式手术:经阴道修复憩室也是治疗CSD的有效的微创方法,其改善CSD异常子宫出血的总体有效率约为90%。阴式手术中应注意充分推开膀胱,避免膀胱损伤的可能。该手术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术野暴露较困难,要求术者应熟练掌握阴式手术的操作技巧,对于憩室的正确定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的经验。
(4)开腹手术:对于盆腹腔粘连重、CSD憩室较大的患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由于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目前临床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4.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及手术后的处理要点:
根据所选术式,术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应及时对症处理,以尽量去除影响切口愈合的不良因素。同时需指导患者术后随访,随访内容应包括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恢复效果不理想,可酌情联合药物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者,根据手术情况做好术后避孕指导,妊娠后在孕早期及时行超声检查以确认孕囊位置、早期识别并处理CSP;孕中、晚期加强母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