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性损伤主要是高温引起的,如热水袋烫伤、烤灯灼伤、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烧伤等。
2.温度和湿度: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婴儿室、手术室、产房及老年人等,室温调至22~24℃为宜;早产儿的病室室温为24~26℃。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3.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不利于体力的恢复,患者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功能均受干扰。温度过低冷的刺激可使患者肌肉紧张,且易受凉。
4.干热法导热较慢,灭菌所需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燃烧法、干烤法
5.湿热法导热较快,穿透力较强,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
6.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工作参数:压力达~kPa,温度达~℃,保持20~30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工作参数:压力达kPa,温度达℃,保持4~5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
7.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空气消毒:消毒灯距离地面1.8~2.2m,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物品消毒有效距离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温度20~40℃;湿度40%~60%。
8.淋浴和盆浴调节室温至22℃以上,水温以皮肤温度为准,浴室不宜闩门,可在门外挂牌示意,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进入。
9.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乙醇擦浴降温
10.程度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①低热:体温37.3~38.0℃
②中等度热:体温38.1~39.0℃
③高热:体温39.1~41℃
④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11.要素饮食口服温度一般为37℃左右,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温度宜为41~42℃,并用热水袋在输液管远端保持温度。滴速40~60滴/分,最快不宜超过ml/h。
12.鼻饲液的温度:38~40℃。
13.乙醇拭浴:25%~35%乙醇~ml,温度30℃左右;或准备32~34℃的温水。
14.红外线灯调节灯距:一般为30~50cm;温度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
热疗:使用热水袋→60~70℃,特殊人群→50℃以内;湿热敷→50~60℃;热水坐浴→40~45℃;直肠肛管疾病(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浸泡→43~46℃。
15.正常成人灌肠液温度→39~41℃;降温灌肠时→28~32℃;中暑灌肠→4℃。
16.超声雾化吸入时,水槽内水温不可超过50℃。
17.口服催吐法用于清醒、能主动配合的患者,昏迷患者禁忌口服催吐法。备液量为~00ml,温度为25~38℃。
18.口温用蓝“●”表示,腋温用蓝“×”表示,直肠温度用蓝“○”表示。
19.坐浴用1:高锰酸钾溶液0ml坐浴,温度控制在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20.膀胱冲洗:术后常规用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1~2天,以防血块堵塞尿管,冲洗温度控制在25~30℃,可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
21.迅速降温是抢救中暑的关键。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通常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