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督脉和膀胱经,背部还有一条线路不

华佗夹脊穴(《腧穴名称与定位》GB/T—,称夹脊,以下均按此称谓)虽属经外奇穴,但在功效上仍与经络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手足三阳经皆与督脉相互沟通,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均在其两则,其脏腑的经脉与督脉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与督脉在功效方面有相通之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而夹脊又位于二者中间,且各个穴位均与背俞穴、督脉上的穴位相平行,因而决定了它兼有二者的主治功能,既可以起到背俞穴的作用,调整脏腑,补益气血,疏通经气;又能资助督脉,调整全身的阳气,补充背俞穴之不足。

取穴方法

夹脊的取穴方法多从第1胸椎下始,在其两侧各旁开3~5分,直至第5腰椎,共17对34穴。

由于穴数较多,取之不便,因而著名老中医金针王乐亭将其简化,隔一椎1穴,左右共16穴,穴虽少但效不减。

进针要求

夹脊与脊柱之间的距离为3~5分,针刺时可以进针1寸。为避免危险,要求所取之穴与脊柱的距离不能超过5分,并且要做到取穴准,所扎之针要上、下、左、右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仅进针规范,针具整齐,还可保证疗效。

主治症候

1.夹脊与邻近穴的对照

2.夹脊主治病症

由夹脊的功效与特点,决定了其主治疾病的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咳嗽、喘息、胸胁痛、脊背酸痛、下肢麻痹及某些脏腑、躯干、四肢的病症。

据著名老中医王乐亭之观点,胸腰段主治病证有如下特点。

(1)胸2~8主治胸背上肢疾患,主脏主血。

(2)胸9~腰4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主腑主气。

钮韵铎先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脊髓损害所致的瘫痪,颈、胸、腰椎疼痛,类风湿关节炎、肺病咳喘,以及脏腑虚损、气血两亏等慢性疾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sfjd.com/jbtx/154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