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养生指南#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再加上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积极参与定期体检。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体内疾病的风险,可以更好地防止疾病的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里一直讲究:“望闻问切”,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我们或许可以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准确掌握病人的病情,但是对于一些小的病变,或者经验不够丰富的医生,在没有医疗设备辅助的情况下,不应该及时发现。
因此,医疗设备的发明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诊断压力,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真实性,常见的医疗设备有呼吸机、除颤器、吸痰机以及各种医学影像仪器,相信大家平时都听说过核磁共振,但是很多医生并不建议患者做核磁共振,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术(MRI)也称为核磁共振,其基本原理是在强大磁场的作用下,记录组织器官内氢原子的原子核运动,经计算和处理后获得检查部位图像。
其检查目的主要是为了除外颅脑及脊柱、脊髓病变、五官科疾病、心脏疾病、纵隔肿块、骨关节和肌肉病变,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肾、胰等部位的病变,其优点包括对人体没有损伤;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能诊断心脏病变。
核磁共振有何优势?
磁共振检查相对于其它影像学的检查来说主要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磁共振检查没有电离辐射的损害,是一项安全无创伤的检查;
第二、磁共振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
第三、磁共振可以多方位成像、多序列成像,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发现病灶;
第四、磁共振是所有影像学检查中唯一可以进行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的研究的检查,尤其是磁共振可以进行波谱分析。
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做“核磁共振”?医生道出真相
不建议大家进行这项检查,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不足之处:
检查费用高:医院,患者如果要做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提前预约,检查费用比较高;
检查人群有局限性:核磁共振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体内有起搏器的患者,或者害怕空间狭小的患者,就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以免检查时发生意外;
检查不全面:过去的磁共振成像丰富多样,但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疾病和病变都能有很好的效果,如钙化显示、急性出血显示、肺部检查等,CT检查效果更显著;
耗时长:如果患者病情危重,那么不建议做这项检查,因为耗时长,大概半个小时,而CT两分钟就能完成检查,大部分急诊都没有MRI检查。
核磁共振有辐射吗?
核磁共振没有辐射,跟CT完全不一样,患者不会受到射线的损伤,也没有射线对身体造成危害,磁场对人也没有太大的伤害。
要注意不要把金属的东西带到核磁检查室去,还有能够受到磁场作用的东西,如无线电器材、手表等带有金属的设备,都不能进入核磁检查室,同时要距离核磁检查室有一定的距离,免得出现意外。
另外,核磁检查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身体里面有植入的金属医疗设备,如起搏器、支架、义齿,这些东西都会影响核磁的图像清晰度,同时对病人有可能引起损伤,所以这些器材不能带入或者不能做核磁检查。
有一种钛合金可以做核磁检查,但也要由核磁检查科的医生来掌握这个条件,钛合金的设备比如脊柱支架,可以做核磁共振,但是也有可能导致骨支架附近核磁图像失真、出现伪影,会影响检查的效果。
所以该部位做核磁的时候可能受影响,不一定不给做,但是做了以后结果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