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医院妇产科
作者:史宏晖朱兰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学禁区被逐个突破。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横亘在广大医学工作者面前的又一挑战。
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中盆腔和后盆腔。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女性盆底每一部分肌肉、韧带和器官具有不同的解剖功能和生理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关联,成为一体,此即为盆底整体理论的核心内容。
Delancey于年提出了阴道支持结构的三个水平的理论:第一水平,顶端支持,由骶骨韧带-子宫主韧带复合体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是盆底最为主要的支持力量;第二水平,水平支持,由耻骨宫颈筋膜附着于两侧腱弓形成白线和直肠阴道筋膜肛提肌中线,水平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第三水平,远端支持,耻骨宫颈筋膜体和直肠阴道筋膜远端延伸融合于会阴体,支持尿道远端。分布于盆腔器官及盆底肌肉的自主神经主要来源于盆神经丛,由来自腹下神经(交感神经T10~L2)、骨盆神经(副交感神经S2~S4)组成。该神经丛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组成直肠丛、输尿管丛、膀胱丛、子宫阴道丛等,具有控制膀胱和肠道平滑肌收缩的重要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性疾病是以盆腔器官脱垂、排尿排便异常及性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症候群,在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的背景下,PFD成为备受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